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近年來,在合肥市積極探索創新“五社聯動”治理機制的大背景下,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緊扣民生需求,以社會服務平臺為依托,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多元參與為補充,豐富開展社會服務,有效探索居民自治,在社區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依托社區睦鄰中心,夯實社會服務平臺
社區黨支部以包河區“兩級中心”建設為契機,高標準打造面積約4100平米的欣園睦鄰中心,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承接運營,推行“1+6+N”運行模式,即一館:“好鄰好友”社區生活館,六坊:悅鄰坊、友鄰坊、美鄰坊、惠鄰坊、睦鄰坊、頤鄰坊;N個服務項目:文娛休閑、健康義診、便民生活、社區教育、心理輔導、喘息服務等各類常規、主題和特色服務,并按標準建立社會服務站,專業化、項目化統籌開展各類社會服務,滿足了周邊10—15分鐘生活圈內近兩萬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
外部引入+內部培養,強化社會工作人才建設
社區黨支部與合肥市愛鄰社會工作服務社合作,引入具有專業資質且經驗豐富的社工統籌社會服務站的建設、運營以及“五社聯動”工作的開展等;購買合肥市包河區惠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服務崗社工,項目化開展青少年教育服務;引進包河區佰家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括社工、服務專員、護理員、護理師等在內的服務團隊,發揮其專業優勢,開展居家養老、喘息服務、助餐助浴等專業化、特色化服務。此外,社區注重內部培養,定期對社區工作者開展學習培訓、外出參觀等活動,認真落實社會服務人才獎補政策。
孵化培育社會組織,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聯合會樞紐功能,孵化、培育社區“草根組織”近20個,培養了一批居民骨干,活躍在各類公益活動中。此外,在專業社工指導下,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煙墩街道首屆微公益創投活動,項目實施過程中,專業社工手把手帶領居民策劃、組織、開展活動,提升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與能力,對激發居民自治活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社會服務項目化,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為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居民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社區黨支部與包河區佰家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合作,專業化、常態化為開展文體娛樂、健康保健、慈善救助、生活便民等服務,每月受益群體近萬人次。另外,社區黨支部在全省率先探索“喘息服務”,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短期照料等服務,一方面讓失能失智老人獲得專業的照料和服務,另一方面讓老人的家屬得到“喘息”的機會,進一步完善了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此外,社區黨支部購買包河區惠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崗位,開展“七彩教育”項目,并積極鏈接合肥學院、合肥師范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志愿者資源,以“三點半課堂”公益托輔為基礎,延伸開展情商培養、主題教育、公益實踐等服務,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促進全方面發展。
鏈接社會多方資源,打造共治共享格局
為打造共治、共享、共和諧的良好格局,社區黨支部積極鏈接整合共建高校、駐地單位、社會企業等資源,與九三學社包河區基層委共建專家醫療工作站,與合肥師范學院、合肥學院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與濱湖供水所、昆侖燃氣、人保安徽分公司客服中心等企業聯合,定期開展健康義診、扶貧助困、公益講座等活動,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和諧共建,促進了社區的全面發展。
通過“五社聯動”機制的推行,社區群眾的需求得到了精準滿足,居民參與的活力得到了有效激發,群眾滿意度和認同感得到了顯著增強,對推動社區治理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