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邊都是各種垃圾成堆,而且還正對著小區的西門,過往鄰居特別多,所有的人對它都有意見,特別是夏天,每天都散發著一股臭味,現在好了,改造成為了一個健身休閑場所,成為了我們這些茶前飯后休閑場所”,正在帶孩子玩耍的春融苑小區31棟居民劉女士高興的告訴社區工作人員。
閑置空地,環境臟亂差困擾居民
小區這塊空地位于小區西門車庫入口處,因該入口未使用,這塊空地也就閑置下來,久而久之,很多居民將一些生活、裝修垃圾丟在此處,即便物業也定期處理并張貼告示,但是養成的不好的習慣卻沒法改變,依然有很多人在這塊亂丟垃圾,這也成為了大多居民煩心事,也是他們談論的焦點話題。
民意至上,居民身邊事自我管理
小區熱心居民許小飛是個全職媽媽,每天也會帶著2個寶寶到樓下玩耍,可是每當經過此處,便失去了興致。許小飛帶著問題找到了網格黨支部,在網格黨支部的建議下,她牽頭在小區群里發起了投票,也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支持。從那以后連續的幾天時間,小區QQ群里熱鬧非凡,有支持改建健身場所的,有支持改建晾曬場所的,有支持改建成羽毛球場地的,還有支持改建成非機動車停車庫的……各種意見層出不窮。最終,經過投票,改建成健身場所的意見得到了80%的支持率,休閑場所的改建工程順利實施并很快投入了使用。
支部引領,小區協商釋放新活力
“我們在網格黨支部的引領下,參與到小區的事務中,也是給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給我們自己辦事,更有干勁!”許小飛說道。正是因為居民的積極參與,小區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商議、決策和監督,居民自發實施了“協商益起來”項目和制定了“議事十條”,小區協商體系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的搭建和運用。凡是涉及小區居民共同遵守的自治章程、管理規約,小區居民普遍關注的重難點問題和矛盾糾紛,在小區實施的公益建設等,均由網格黨支部牽頭,協商能人主動參與開展協商,釋放出了巨大的社區治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