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現在各小區普遍存在著居住在同一棟樓,彼此陌生的現象。如何打破僵局,如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重新找回失去的鄰里親情,打造和美小區。面對這一問題,融蔭網格黨支部結合“紅色家訪黨群串門”活動,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大力實施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
走訪入戶,推動黨群關系。紅色家訪黨群串門活動的不斷深入,讓黨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群眾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了,更直接的讓廣大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退休黨員陳阿姨一直都很關注、關心社區、網格的各項工作和各種活動,平時也會經常留心樓道、網格辦的活動通知,只要有時間都會盡量參與。但由于平時要帶孫子,因此陳阿姨對要不要走出家門,要不要為樓棟、為社區做點事情一直猶豫不決。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大家打消了陳阿姨的顧慮,只要愿意就可以是樓棟的核心志愿者,也可以站出來為樓組建設做貢獻。
協商議事,推動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是一項大課題,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現在我們轄區主要的治理難題之一就是物業管理方面的問題。過去物業與業主之間的關系冷漠,甚至有時候會出現劍拔弩張的現象,但現在這種情況有了很大轉變。融蔭居委會牽頭組織的平安心巡邏隊,在一次次的巡查活動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黨員、志愿者和熱心居民參與進來,提高了活動的效率,能改善小區環境,及時的督促物業提高管理水平。是紅色家訪讓還沒走出家門的黨員了解并參與到了社會治理活動中來,也因為參與了而認識到很多問題并非完全是物業公司不作為,明白了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為了解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豐富生活,推動鄰里情誼。融蔭居委會牽頭成立了多個社會組織:“微綠館”、“小螺號”、“愛天使護學隊”、“玲瓏指”、“萌寵俱樂部”等。這些項目吸引了全職媽媽、兒童、退休阿姨以及熱心居民的關注和參與。每逢節假日,舉辦“母親節為媽媽做面點”、“鄰里廚藝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動,增強了居委會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一個個項目、一場場活動給居民們帶去了歡聲笑語,拉近了鄰里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引導居民走出家門、走到一起,由“陌生人”變成“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