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包河社區自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在深挖服務潛力,提高服務效率,解決實際問題上狠下功夫。包河社區黨委通過實踐積累,采用“群雁四步走”工作法,形成回應百姓“微心愿”的最靚麗名片。
高壓開關廠小區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一個基礎設施落后的老舊小區。車輛亂停、雜物亂堆、設施老化、消防隱患等問題層出不窮。“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是包河社區黨委多年來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的基本理念。“小區環境靚起來、空間精致起來、安全穩定起來”,這是居民的微心愿。加強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小區公共空間便成為了當下居民心中最大的期盼和最迫切的心愿。社區黨委運用“群雁四步走”工作法最先解決的便是高開廠小區公共安全問題。
一是黨群家訪收集整理群眾微心愿。社區黨委首先在高開廠小區成立黨支部,在樓棟建立黨小組,并以樓棟為單位,摸排黨員、居民骨干,最終選育出16名“領頭雁”,帶頭參與到高開廠小區公共空間的“微改造、大提升”中。從紅色家訪中,社區黨委得知高開廠小區道路狹窄,未規劃停車位,在這小區門口車閘損壞,值班人員力量薄弱,外來車輛更是自由進出,小區內車滿為患,給居民人身安全帶來了很大的潛在威脅。
二是“領頭雁”開展協商議事歸類分析。收集到居民的微心愿后,社區黨委立即召開領頭雁協商議事會,將問題擺上桌,同樓棟長、黨員居民骨干共同分析,把脈問診,最后脈出兩大病因—,即消防設施匱乏和值班人員力量薄弱。有了病因,便可集思廣益,對癥下藥。
三是社區黨委研判實施。在群雁監督員的共同努力下,社區黨委積極聯系住建、消防部門實地查看,利用小區入口處廢棄的值班室建設“微型消防站”,按標準配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徹底解決消防設施匱乏問題。
四是共建共治回應百姓。在包公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安裝車閘,對接保安公司,引入3名專業保安人員,24小時輪流在崗,對車輛進入進行和小區公共安全進行嚴格管理。這些做法得到了社區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吸引他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通過“四步走”工作法,社區黨委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矛盾問題化解機制,并在實踐工作獲得了明顯的成效。群眾利益無小事,雖然只是小區公共環境的一次“微提升”,但包河社區正是通過點滴的行動,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期盼,在黨組織和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力量,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在基層扎實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