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黨委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著眼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針對群眾關心的基層黨建、社區治理、民生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檢視剖析、開展專項整改。經過努力,黨員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社區為民服務提質增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得到提升。
做實做強基層黨建 提升群眾獲得感
基層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影響力,做優了就是凝聚力。為把社區黨建工作做實做強做優,凌大塘社區黨委堅持帶好班子抓隊伍、久久為功抓學習、強化功能抓服務,努力建設戰斗型、學習型和服務型黨組織。針對社區部分黨員同志反映社區黨組織開展活動單一、理論學習和會議較多問題,社區黨委會議決定,各支部書記可以根據自己支部黨員的類別和人員架構適時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員活動。結合“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重點推進“紅管家”服務項目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員干部帶頭作用,積極推進“和美小區”建設。
同時,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期間,凌大塘社區努力做好非公黨建的指導,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開展座談交流及“學習常青·臨工大講堂”送學等形式,深入臨工集散中心黨支部,了解臨工需求,著眼于解決臨工最急、最優、最盼的核心問題——就業,在技能培訓、供需對接和維權保護上提供精準高效服務,讓廣大臨工實現從“站馬路”到“有娘家”、從“找到活”到“找好活”、從“農民工”到“新市民”的華麗轉型。
做精做細社區治理 提升群眾幸福感
“小區改造得民心,計劃周到方向明,緊鑼密鼓完施工,全心全意解民憂,業主愉悅謝黨恩……”凌大塘社區轄區居民吳光明,看著自己居住的望湖西苑小區環境面貌變好,興之所至,欣然寫下了“打油詩”,想借“打油詩”表達小區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贊許和感激。
望湖西苑是凌大塘社區(原)汪小郢居民組整體拆遷后的復建回遷小區,于2008年安置使用。因當時安置進度需要,小區很多公共區域規劃不合理,在經過十幾年的使用后,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嚴重影響社區形象和居民生活,成為社區和居民的一塊“心病”。特別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問題也越來越多。小區車輛激增,又缺乏規范化的停車位,停車就成了一大難題,為此也產生過諸多矛盾。針對群眾反映急需改善小區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問題,凌大塘社區自籌資金對小區進行全面改造:從安全堅固的圍墻翻新到寬廣平坦的道路改造;從休閑長廊的建設到小區綠化的提升;從便捷靈敏的樓道聲控燈到干凈潔白的樓內墻面粉刷;從安全有效的監控系統布設到單元防盜門安裝;從整齊劃一的停車位規劃到干凈整潔的環衛垃圾桶更換,改造后的望湖西苑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們享受到了小區品質提升的治理成果,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做足做優民生服務 提升群眾歸屬感
“參觀了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和浮莊,重溫了包公十年奉親、興文辦學、排瀝墾荒、不持一硯歸等史實典故,增長了知識,豐富了生活,也讓我們企退人員更有歸屬感。”近日,凌大塘社區組織企退人員赴合肥包公祠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后,企退人員龐明德感慨道。
主題教育期間,社區黨委通過入戶走訪、開展企退座談會等方式了解企退人員需求。針對企退人員反映的活動場地不足及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問題,社區黨委高度重視,即組織召開專門會議,討論研究解決辦法。目前,社區已增添退管工作人員一名,專門負責退休養老服務活動。針對活動場地不足問題,社區兩委會討論決定整合社區服務資源,計劃利用鳳凰文化廣場800平米社區用房,打造老年活動中心,方便企退人員生活、學習和娛樂;針對活動不夠豐富問題,制定活動計劃,每月定期開展企退人員各類文化活動;同時通過常青街道第二屆微公益創投項目,開展企業退休人員參與的活動。
在服務民生上,凌大塘社區堅持從社區實際出發,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完善基礎設施、做優生活空間、提質生活服務、創設服務場景,補足服務短板,讓人民群眾享受到高品質公共服務。
凌大塘社區堅持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即知即改、以學促改,通過整改落實解決發展難題、破解民生痛點,著力實現便民服務最優,推動主題教育與中心工作相互促進、良性互動,以工作實效讓主題教育底色更濃、成色更足、成效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