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東陳崗社區聚焦提升組織力,抓好轄區基層工作,提前謀劃工作,構建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的良性互動關系,推進城市社區"黨建+"新型治理模式,增強黨群認同度、擴大條塊參與度,提升社區黨組織組織力,讓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曲:“黨建+協商”,社區協商既需要面上的大刀闊斧,也需要細微處的精雕細琢。東陳崗社居委在黨建引領下發揮社區協商作用,6月30日,召開關于紫荊花園小區議事協商會,9月12日,召開曙光路菜市場道路改造的議事協商會。兩次會議蕪湖路派出所、蕪湖路街道司法所、物業辦、律師、小區物業公司參會,小區黨員和居民代表近30人參加。矛盾雙方面對面,點對點,心平氣和的坐下談問題、研方案。社區協商是一門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為玉帛’的藝術,社區召開面對面的協商治理議事會,實則為居民和相關單位牽線搭橋,也能及時化解潛在的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和諧。
第二曲:“黨建+自治”,在蕪湖路街道東陳崗社區,以樓棟微治理、景觀微更新為代表的“二微治理”,拆解社區難點、消除痛點、打通堵點,許多老舊社區也因此紛紛開啟“逆生長”之旅。樓組是社區最小的細胞,“二微治理”就是從激活這些細胞開始。小區是居民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居民議事的重要平臺。在東陳崗社區,以“和美”為關鍵詞的同心圓正不斷延展放大。以送變電家園,金龍苑等小區為試點和突破口,東陳崗社區按照“自己家園、自己做主、自己出力”的自治新模式,組建和美志愿巡邏隊,愛心來敲門等樓棟居民自發隊伍,通過社區微治理、微更新、微改造,初步形成了基礎型“和美樓組”、活動型“和美廣場”、自治型“睦鄰小區”三位一體、點面結合的邏輯漸進式的“和美家園”治理體系。
通過探索,東陳崗社區“社區協商—居民自治”的渠道打通,社區居民自治氛圍日漸濃厚,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社區黨員、在職黨員、樓組長、熱心居民、轄區單位等積極參與社區精細化管理,共同打造出和美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