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史義明就和隊友一起去轄區建筑工地張貼包河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的第二號通告。“不趕緊貼不行啊,正月十五一過,估計一些企業要復工,我們要保證企業員工一來就能看到通告。”
史義明,包河區義城街道工作人員。疫情來臨,作為黨員發展對象的他積極沖在一線。
“王阿姨,昨天幫你買的胃藥吃了可好些?”一位獨居老人委托他買胃藥,他有些放心不下。“不行唉,現在連著整個背都痛。”“別急,我馬上帶醫生來看看。”
十分鐘后,史義明帶著醫生來到老人家。老人表情有些痛苦,史義明趕緊用自己的手機視頻連線老人的女兒。醫生現場檢查、老人自述、醫生診斷,史義明始終通過視頻讓老人的女兒遠程了解、參與決策。20多分鐘后,在醫生的建議下,老人和女兒很快確定了治療方案。
轄區里的義城老街正在拆遷,目前還有部分房屋沒有拆除,加上外來租房戶,老街現在一共有698戶1629人。疫情來臨,義城街道反應迅速,從正月初五就對老街進行封閉式管理。面對隨之而來的繁重的管理工作,該街道所有工作者和轄區志愿者主動成立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巾幗服務隊三支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相互統籌,分工協作,盡量滿足1600多人的各種生活需求。
“每天步行2萬多步,回到家就覺得累得不行。其實每天就是為居民代購、為居民互通有無,看看張家大媽,瞧瞧李家大爺,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只有滿足居民的小需求,才能確保疫情防控的大要求。”史義明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標,保護好自己,每天為居民跑腿,減少居民外出幾率,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