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領航,多方聯動,建設和美小區。精準施策,打造城市基層治理“紅色名片”。上面千條線,地下一根針,社區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第一線,治理的成效既體現黨和政府的治理水平,更關乎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指數。
一、在行動中踐行初心
包公街道青年社區作為一個包公街道里的大社區,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萬余人。在今年年初的疫情“大考”中,包公街道青年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社區黨委向社區黨員第一時間發動紅色“動員令”,每位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作好表率,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黨員先到,防疫最困難的時候黨員先上。”積極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引導身邊居民科學防控。
疫情伊始社區就成立了疫情防控辦公室,安排領導班子、兩委成員責任劃分。依托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成果,利用社區網格化的優勢實施包保包聯機制。社區成員全部下沉一線指揮調度,部門人員全部包聯,進行信息摸排,社區黨支部成員、兩委成員、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信息員全部到崗,確保包保到戶、責任到人。在這次“疫情”考試中,青年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廣泛動員基層防疫“紅色力量”,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守護好轄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在服務中溫暖民心
青年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和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做群眾的貼心人,用心將群眾每件事都記在心上,把服務落實在行動上。青年社區黨委要求每月定期開展群眾家訪,尤其是對一些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更要多去探望。疫情期間,青年社區根據省民政廳《關于做好對“一老一小”特殊群體關愛幫扶工作的緊急通知》文件要求,通過主動摸排轄區困難對象,利用“人在暖途”項目,從前期募集的善款中拿出部分資金采購了一些疫情防護用品及生活用品對轄區“老少”困難群體進行專項慰問。物資采購完以后社區組織轄區志愿者入戶進行慰問。青年社區黨委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常不定期開展看望慰問活動,讓他們擁有更多的關愛。
在抗疫防控的特殊時期,青年社區黨委帶著包公街道貼心準備的愛心“六個一”禮包給社區里不方便出門的特殊人群送去防疫物資。針對居家隔離人員“缺物少食”的情況,包河區青年社區黨委組建了由社區黨員、社區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組成的防控志愿者隊伍,化身“專人代購員”。每個隊伍負責一個片區,把網格化管理落細落實。一個電話,所需物資就能送到家門口。真正做到隔離病毒,隔不離“愛”。
青年社區黨委不定期開展文明創建、樓宇(商圈)黨建等多項為民服務活動,為居民營造一個服務型、舒適型的社區環境。通過社區這一平臺,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和煩心事,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用服務溫暖我們群眾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