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退休后的生活會很空虛,但來到社區后才發現老年活動如此豐富!我每周都會來睦鄰中心參加書畫、朗誦等老年學校課程,利用所學在節假日為社區兒童志愿教授書法、為居民義務寫春聯,并加入社區志愿組織定期入戶看望困難老人,給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生活既充實還有成就感!”家住包河區煙墩街道旭輝御府小區的退休黨員邵黎滿懷笑容地說。邵阿姨豐富的退休生活只是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眾多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縮影。
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養老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養老”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面對不同類型老年群體,提供人性化、多樣化和精準化養老服務,不斷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開展貼心化服務。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人的首選,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黨支部以包河區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為契機,聚焦“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在樓棟建立黨小組,由黨小組長帶領黨員、居民志愿者開展串門走訪,并將孤寡、空巢、殘疾等特殊老人信息和服務需求進行登記,建立檔案。家住濱湖欣園小區的黃建平老人因糖尿病引發并發癥導致截肢,行動不便的他很少出門,在他生日當天,社區黨支部組織居民骨干們陪他過生日,精心準備的無糖水果蛋糕,濃濃的生日祝福,讓他感動不已,“雖然我已經七十多歲了,但這是我第一次過生日,我很感動,非常感謝你們這些鄰居,感謝黨組織!”黨小組成員和志愿者們常態化、項目化開展鄰里互助、關愛老人服務,日常探訪、義務買菜、整理家務、上門義診、制作愛心餐、集體生日會、共度佳節等活動的開展,不僅讓這些老人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黨組織就在身邊,也營造了鄰里關愛的良好氛圍,讓“陌鄰”逐漸變“睦鄰”。
以社區養老為依托,提供多樣化服務。走出家門,享受豐富多彩的社區養老服務,越來越受老人歡迎。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黨支部依托包河區兩級中心建設,高標準打造4100平米的社區睦鄰中心,引入專業社工開展常態化、專業化、特色化養老服務,包括文體休閑、康樂保健、生活便民等豐富多彩的常規服務和主題活動,并依托社區老年學校,開設書畫、樂器、瑜伽、太極、腰鼓、舞蹈等課程,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每月受益老年群體近萬人次。黃永柏今年77歲,每天與三五好友來睦鄰中心活動已經成為了習慣。“上午來量個血壓,然后跟牌友們打牌、下棋、聊天,下午在社區劇場看戲,我還參加了社區合唱班,跟著同學們一起上課、排練、演出,特別充實”!此外,社區建設老年食堂,提供早、中、晚餐全天服務,落實老年人優惠政策,真正把實惠和便利讓給老人。
以機構養老為補充,探索精準化服務。失能失智老人屬于老年群體中的特殊類型,長期不間斷的照顧讓家人沒有一點休息時間,負擔很重。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與專業養老機構合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喘息服務”模式。倪世英老人今年93歲,患有阿爾莫茨海默癥,是喘息服務對象,可在中心享受為期15天的短期托養。在中心期間,倪世英每天能夠享受臥位護理、心理疏導、助浴服務、營養助餐等服務,老人得到了專業的照料,精神狀態有了明顯好轉,家屬也得到了短期休息的機會。目前,已有170多人次失能失智老人享受了該服務,老人們在這里過的開心、舒心,子女們也能夠放心、得到“喘息”,受到了眾多老人和家屬們的好評。
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欣園社區以“黨建+養老”開展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深受社區及周邊老人的歡迎,滿足了老人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無暇、無力照顧父母的壓力和負擔,取得了良好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