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絲綢廠回遷新小區——紫光苑ABD,經常看到一位銀發黨員的矯健身影,他就是68歲的黨員兼退伍軍人伍先舉,拿著“工作記錄簿”穿梭在小區樓棟間。
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區黨委凝聚黨員力量,設立“紅管家”服務驛站,完善“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激活社區服務“神經末梢”,以紅色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紫光苑小區于2020年1月18日正式回遷拿房,原絲綢廠的居民們陸續喬遷新宅。為促進和美小區建設,劃分樓棟黨小組,夯實“紅管家”服務驛站,同時整合居民代表、物業、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在每棟居民樓形成“黨員帶頭、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圍。
黨小組成員多由企退老黨員組成,他們不忘初心和使命,積極響應發揮余熱力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認領樓棟。用最貼近群眾的“土方”,用樸實無華的“土話”,活躍在小區鄰里樓棟之間,共建共享共治和美小區。
近年來,無論是“睦鄰·老書記工作室”,還是“紅管家”服務驛站,金寨南路社區圍繞“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配套網格“三崗六大員”,在轄區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推動基層黨建創新實現“以點帶面、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