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墩街道竹園社區黨支部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在細微工作中用心詮釋著盡職盡責、為民解憂,不斷轄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出入口“舊貌換新顏”,居民出行得便利。
“我們這個小區出入口太窄了,只有一條非機動車道,出入一個口,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小區門口車輛便排起長隊,又緊鄰非機動車道,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日前,包河區煙墩街道竹園社區收到居民反饋問題,經社區了解這是連日來小區多數居民的訴求。
據悉,竹園社區轄區的竹園小區,2016年11月回遷入住,包含19棟住宅樓,總戶數2876戶,小區實際人口約7000人,為切實解決居民的實際出行困難,社區對小區出入口路面進行拓寬改造,將通道一側的臺階拆除,用水泥硬化,使得此處通道增寬了一米多,增設一條非機動車道,保證小區居民出入安全、暢通。
目前,該出入口改造已經完成。經改造后,增設一條非機動車道、使來往車輛、行人出入有序,安全隱患消除,居民的出入環境進一步改善。
改善居住環境,心系居民解民憂。
“最近一下雨,我們接送小孩路過這里,沒走幾步,鞋子就濕了,小區主干道這塊下水道經常堵。”社區接到居民李大爺反映,竹園小區南門口商鋪外主干道每逢雨天,污水橫流,來往居民日常出行都受到了影響。
為此,社區多次到現場查看,與物業協調溝通,于今年3月份對8米長的路段進行改造施工,通過破路施工、污水管網全部挖除、更換新管網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解決了居民以往的各種煩惱,讓人居環境變得舒適宜居。
巧妙調解用情服務,化解鄰里矛盾。
自竹園小區“紅領哨所”成立以來,將小區日常矛盾化解、居民議事、信訪等事務,統一納入“哨所”內解決。
家住竹園小區的李女士家因衛生間堵塞,要求物業安排人員上門疏通,在疏通過程中查明原因,在裝修時自家水管直徑改大,而樓下業主裝修水管未改變,導致堵塞。物業在樓下王女士家在作業過程中不慎將樓上李女士家水管的污水大面積噴到其衛生間。為協調賠償問題,小區樓棟長高峰奔波于兩家之間,因雙方對賠償分歧較大,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事后,通過協調雙方當事人召開矛盾調解會,問題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這個鬧心的問題幾天時間就地化解了,我心里也踏實了”,李女士對處理結果非常滿意,對咱們樓棟長的工作也給予了肯定。
包河“大共治”,大事小事都入“網”。
2020年以來,包河區以“平臺匯集大數據、綜合執法大聯動、網格治理大整合”為思路,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打造“大共治”基層治理體系,探索出具有包河特色的社會治理新路。煙墩街道竹園社區劃分7個網格,以網格“大共治”為契機,推動社區基層精細化管理。
“多虧了經常來巡查的網格員幫忙,把門口的亂停車清理掉,現在一出門清清爽爽,看著心里真舒服”。菊園小區16號樓的住戶張阿姨說道。如今走在小區里,看著主干道上干干凈凈,來往車輛井然有序,在這樣一個回遷小區里生活很是愜意。網格“大共治”協同多元參與,日常解決居民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