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加強新時代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的“1+8”系列文件精神,持續推進包河區“紅色領航”工程安排部署,常青街道黨工委創新實施“五治同步”,調動轄區內外各方力量,形成管理城市、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合力,將“大共治”的決策精神落到實處,創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常青模式”。
一是“自治”為本。常青街道各級黨組織牢牢凝聚轄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小區物業、鄉賢理事會、社區協商委員會等力量,充分發揮自治組織的主體作用,不斷發掘、培育小區自治“一群雁”。常青街道黨工委在淝南社區探索設立“紅管家”服務驛站、“婦女微家”等組織,找出黨員居民骨干,激發基層黨員、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法治”為先。常青街道黨工委統籌轄區法律顧問、警民聯調室、“正泉調解工作室”、民調志愿者等法治資源,通過普法進社區、小區、樓棟,開展多種活動,幫助轄區居民學法,普法、用法、守法,靠“法”的力量來凝心聚力、服務民生、調處矛盾、解決問題。
三是“德治”為重。常青街道黨工委堅持德治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作用,突出“書香常青”品牌創建,開展公民道德、休閑健身等社區教育活動,圍繞“新市民大講堂”,開展經典誦讀、古詩接龍、科普教育、文藝展演等活動,教育、引導、感召、踐行、涵養居民文明素質,培育良好社會風尚。
四是“群治”為要。匯聚社會組織、社工、轄區企事業單位、黨建結對的省廳市局區直部門等力量,借智,借力,借項目,借資金,借資源,借全方位的支持,形成廣泛參與、共建共享的群治局面和工作合力,讓各種資源、力量向小區匯聚,在小區、樓棟這個平臺上發揮集成作用。
五是“監治”為道。強化“監督就是支持”的理念,搭建 “兩代表一委員”、居監委、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平臺,多曬陽,多揭短,多亮丑,多曝光,同時加強轄區信用體系建設,運用好“紅黑榜”、居民公約等有效措施,助推真善美,弘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