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服務高效、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中心,是提升基層黨組織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薛河灣社區黨委以“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為基礎,將構建和諧鄰里關系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將黨群服務站點作為為民服務的載體,做實“五個一”,努力打造“鄉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的鄰里關系。
黨建引領,配強一支專業隊伍。
為了實現“陌生人社區”轉變為“新熟人社區”這一目標,社區根據《常青街道“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的實施意見》,采取“1+2+N”的模式,將社區劃分為5個基礎網格,以黨組織為依托,由班子成員擔任網格長,每個網格配備2名網格員。同時,統籌區域內黨員、樓棟長、居民積極分子、物業管理、駐地單位、企業商戶等資源,組成“三崗六大員”(“三崗”指黨員先鋒崗、居民鄉賢崗、社團志愿崗,“六大員”指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糾紛調解員、文明勸導員、工程維修員、安全巡查員),使其成為社區居民自治的基礎與核心。
黨群攜手,搭建一個議事橋梁。
“1+2+N”的模式是連接社區和居民的橋梁,為了發揮好紐帶的作用,社區啟動“紅色家訪 黨群串門”活動,成立紅色家訪小組,召開黨員、居民見面會,與黨員、居民們圍坐一圈、促膝暢談,討論制定了《薛河灣社區樓(棟)長制度管理辦法》。同時為了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社區積極深入小區,到黨員戶家訪、到群眾家串門,并且建立支部群、居民微信群等,為居民溝通和交流搭建平臺,居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提出意見、反映問題。
解難紓困,形成一個完整閉環。
在進樓入戶的過程中,一些居民反映:多戶居民家中被盜或者電瓶車電瓶被盜,小區居民安全感降低了。經了解,一些宅樓內改為快遞代收點,人員進出頻繁,存在安全隱患。為此,服務中心人員積極與物業、地產商溝通協商,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如,加強宣傳,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識,通知已入住居民安裝防盜窗,未入住的鎖好門窗、關好水電氣閥門;社區物業出資改造電瓶車集中停放點,供業主免費停放車輛;嚴格管理外來車輛、人員,增強保安力量,增加小區內24小時巡邏次數;與業主溝通,協商房屋停止租賃給快遞代收點,并與經營戶溝通讓其搬至北側商業街區,對送快遞人員進行逐一溝通,快件送至指定的快遞柜內。通過積極應對,多方溝通協調,從根本上減少了安全隱患,解決了群眾的揪心事,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活動共辦,營造一個紅色氛圍。
社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開展了“童心向黨”“輪流講黨課”“傳統節日進社區”等活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居民了解黨的故事、黨的精神,弘揚傳統文化教育。此外,組織“眼科義診”“志愿者招募”活動,將免費醫療檢查送到居民身邊,聘請專業人員教授居民打太極,既鍛煉了居民的身體,又拉近了鄰里之間的感情,實現鄰里關系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互助的跨越。在黨群聯手共同舉辦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將愛國主義教育深深扎根在社區這個最基層,也讓社區黨員在營造紅色氛圍中體會到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多方聯動,共建一個和美社區。
社區是一個大家庭,和美社區的建設也要靠大家庭的眾多成員共同努力。聯手物業,解決文明養犬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小區內文明養犬問題,社區與小區物業溝通商討,在小區各棟樓層電梯內張貼文明養犬公約,普及文明養犬知識,對養犬的業主上門宣傳文明養犬并簽訂文明養犬協議。聯手企業,解決文明經營問題。針對居民反映綠地春臺街商業區地面油污、占道經營等現象較嚴重問題,社區和春臺街商管公司共同協商,倡導商家文明經營,及時清理占道經營的物品及當天垃圾,物業安排人員每月清洗1-2次。聯手學校,解決居民鍛煉場所問題。針對居民反映轄區內沒有鍛煉跑步的地方,希望能夠提供日常鍛煉健身場所的問題,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社區書記對接轄區單位西遞中學,溝通后決定每天晚上7點—9點居民可持卡進入學校操場,既方便居民健身鍛煉,又便于學校秩序管理,現已有三千多人來我社區辦理健身出入卡。
當前,薛河灣社區還處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摸索前進的階段,下一步,社區將繼續發揮黨員的作用,融入居民生活,構筑鄰里共歡、鄰里共助、和諧向善的新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