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配合量下體溫。”“單位工作證明請出示一下。出門上班一定要做好全方位防護措施,口罩、手套都要戴好。”“都回家啊,不要在外面逗留。”在包河區常青街道姚公社區城中村內,鄉賢張勝保,每天不是在對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就是在勸離聚集人員,反復提醒大家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總之一直在防疫的路上……
張勝保是社區一位退休黨員干部,在社區很有威望,退休后的他積極熱心參與社區各項事務,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他初心不改獻余熱,主動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化身流動“網格員”、擔當政策“宣講員”、做好防控物資“監督員”,為防控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化身流動“網格員”,帶頭嚴防。鄉賢張勝保主動擔起流動“網格員”的角色,哪里人手不夠他就去哪里,除了支援防控點值守工作,還在城中村、三無小區等地對返回人員進行摸排登記、及時追蹤隨訪。憑借對本地人員的深入了解,為網格員巡查摸排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從大年初四到現在,他一直堅守在一線。
擔當政策“宣講員”,積極宣傳。張勝保一手拿著“小喇叭”,一手拿著《疫情防治130問》,走門串戶講著疫情防控知識。勸散聚集居民,不厭其煩地勸導“少出門,多居家,少聊一次天,友誼不減分……”“宣講員”線下宣傳熱火朝天,線上宣傳也不馬虎,通過各個居民組微信群、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告訴大家不聚餐、戴口罩、講衛生,不隨意轉發非官方發布的消息,引導正確網上輿論,以及最新政策信息,儼然成了社區與群眾聲音上傳下達的有力助手。
做好防控物資“監督員”,履職盡責。張勝保是社區居監委一員,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社區購買的口罩、消毒水、體溫槍、帳篷,以及熱心居民捐贈的用于一線防疫物資,每一項收入支出他都一一核對,確保防疫物資用在刀刃上,嚴格要求落實登記臺賬、公示公開、專人管理等制度。用他的原話說就是“我們是人民公仆,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定要保證賬目開放透明,不能對群眾有一絲一毫隱瞞。”
“我不是醫生,不懂救病治人,但在這一方土地上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發揮余熱,一直到疫情結束,闔家團圓。”張勝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