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轄區面積2.9平方公里,居民小區、菜市場、賓館商超、工業區、臨工集散中心等疫情防控點多面廣。凌大塘社區黨委積極應對,分類施策,7個網格的67名網格員,16名志愿者,18名區直單位、街道下沉黨員干部奔忙于“疫”線,通過“三強”“三嚴”“三實”“三建”“四個三”常態舉措精準防疫。
“三強”守好小區“安全線”
凌大塘社區下轄14個居民小區,其中有3個老舊小區、4個“三無”小區、1個回遷小區,常住居民 5446戶,15070人。特別是“三無”小區,租戶多,人口流動大,防控難度大。社區黨委從“強措施、強隊伍、強服務”三個方面,守好居民小區安全。
強隊伍聚力量。社區黨委根據常青街道“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疫”堡壘作用,在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下,實行網格化防疫,以58位小區網格人員為主體,聯合小區物業、紅管家“三崗六大員”、區直單位選派人員、志愿者等群體,形成了“一核多元”的防疫綜合力量。
強措施保安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格封閉式管理。實行出入卡管理制,發放《家庭物資采購出入證》20000張,居民家庭憑采購證,上班人員憑工作證明出入;利用安康碼落實動態健康認證。共設立了23個疫情防控宣傳臺,實行24小時輪班制,做好摸排登記、宣傳、測溫、消殺等防控工作。
強服務送愛心。設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在為居家隔離觀察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送菜、購置日用品、免費理發等生活保障的同時,為居民提供心理疏導,全面守好居民健康之門。截至目前,社區10位隔離人員全部解除隔離;關心關愛老人、殘疾等特殊家庭20戶。
“三嚴”護好居民“菜籃子”
疫情發生以來,為確保居民“菜籃子不空”,社區積極應對,對轄區兩個菜市場開市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并及時開市,通過“三嚴”全力護好居民的“菜籃子”。
嚴排查強服務。凌大塘菜市場和凌江苑菜市場共服務保障周邊20多個居民小區,社區通過微信做好商戶防疫宣傳的同時,對兩個菜市場內部120余家商戶進行逐一排查,通過電話、大數據等摸排商戶的行動軌跡及身體狀況,并主動靠前做好商戶營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嚴防控保安全。針對菜市場人流量大且流動快的特點,在做好防疫宣傳、入口值守、衛生保潔及消殺的同時,縮短營業時間;實行分流管控,按照每10平方米1人的標準,限制菜市場總人流;免費為商戶提供口罩,避免菜市場人員交叉感染。
嚴監督促透明。全員上崗,嚴密加強菜市場監管。嚴查菜品進貨渠道,追根溯源保質量,建立“一戶一檔”的銷售檔案,讓商戶賣得“安心”,讓居民買得“放心”。嚴格市場價格監管,加大對商戶穩定物價的宣傳,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在菜市場內大屏實時公布菜品價格,確保菜價公開透明。
“三實”掌好企業“復工舵”
轄區內各類企業有300余家,涉及工業、建筑業、商貿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類別,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助力企業分期、分批、有序復工復產是關鍵。社區成立企業復工保障組,全面落實好政策傳達、服務保障和安全把關,讓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齊步走”。
落實政策傳達。利用電話、走訪等方式對轄區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梳理企業復工政策,解答申請復工中存在的政策疑問,協助企業便捷高效地完成復工申報;及時將上級各項扶持政策傳達到各企業,增強企業復工復產信心。
落實服務保障。指導企業制訂疫情防控措施和預案,協助企業準備各類復工復產手續。針對企業防疫物資供應緊張現狀,社區積極對接資源,協助企業采購口罩、溫度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累計幫助企業23家,協調解決口罩需求2000余只、酒精5000升。
落實安全把關。嚴格把關企業復工材料申報和現場審核;加強對已復工企業每次2次的日常巡查和防控。在大摩廣場、麥德龍等大型商場和超市設立宣傳點,協助企業開展日常消毒、體溫監測、安全生產等防控工作;做到全方位、立體式全過程持續保障企業安全復工。
“三建”架起臨工“就業橋”
面對臨工返城復工大趨勢,凌大塘臨工集散中心黨支部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守好防疫“最后一米”;一手積極應對臨工返城復工,運用“臨工共享”模式,架設臨工就業“空中橋梁”。“兩手抓”助力臨工安全就業。
建設施強封閉。建設硬件配套加強封閉管理,采用彩鋼板對“中心”外圍近400米敞開區域進行圈圍封閉,保留一個進出口,縮小人員接觸面,阻斷傳染源,守好防疫“最后一米”。
建機制保安全。建立防疫機制保障安全管理,設立宣傳臺,安排專人值守;進入“中心”臨工需測體溫和登記,并簽署健康承諾書,領取出入證和安全防疫證明。配足防疫物資,全方位做好消殺工作等各項防控工作。強化宣傳引導,利用廣播、宣傳冊等方式宣傳防疫知識,引導臨工共同防疫。
建“橋梁”助就業。“中心”支部著力實施“2摸排1對接”舉措。全面摸排臨工身體健康、返程時間、居住地等信息,摸清臨工就業工種、區域、原合作方、工資標準等核心需求點,根據臨工所提供的用工方信息,點到點對接用工單位。同時,針對部分臨工的原用工方暫未復工的情況,“中心”運用“臨工共享”模式,積極對接用工單位,“點對點、一站式”接臨工上班。截至目前,摸排臨工1800 余人;對接企業100余家,實現臨工就業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