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好,這里就是我們的竹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現在我們所在的區域是為民服務大廳,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來辦理。”機器人“竹小西”邁著輕快的步伐在各個區域穿梭,“紅·五星”社區治理學院、居家養老中心、殘疾人康復室、健康促進教育基地……
近年來,包河區常青街道竹西社區深入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致力于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經過努力,如今這里是合肥市最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這里老人頤養天年,孩子玩耍嬉戲,文藝愛好者一展才能……從家出門最多15分鐘,就能遇見一處芬芳的“精神家園”。
一居一品,打造精神生活新家園
位于竹西社區的紫竹院小區是2009年合肥市十五里河中段片區綜合改造項目,2013年底,嶄新的紫竹苑小區拔地而起,群眾陸續回遷,搬進新家。“群眾們由過去的村民變成了如今的居民,有人形容這是‘洗腳上樓’。”竹西社區黨委書記張杰說,原先在城中村沒有空間,最大的娛樂就是走家串戶嘮家常、打麻將,怎樣讓“上樓”后的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成為社區的一項重點工作。
根據街道提出的“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和打造“一居一品”睦鄰黨建項目,竹西社區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該實踐站是利用紫竹苑小區入口處的一座商業配套用房改建而成。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處于竹西社區中心位置,是15分鐘即達綜合服務圈,配置了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便民設施,“讓老百姓多一點活動場所,真正地實現老有所養、少有所學,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專屬空間。”張杰說。
廣開言路,堅持民主協商好氣象
由于紫竹苑小區的商業配套用房規劃定位為“農貿市場加超市”的業態,如全部投入社區公益事業,勢必讓群眾們少了集體收入。
為此,社區啟動了協商機制,召開居民協商會議,廣泛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功能設施及建成后對社區群眾的好處,面對有些居民的不理解,社區做了很多工作,引導群眾從長遠出發,為居民們算了一筆筆健康帳、文化帳,逐步打開了群眾的心結。
怎樣才能建起一座老百姓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園?竹西社區向社區的文藝愛好者和活躍人士發放了調查問卷,廣泛征求民意,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歸類、設計、布局等進行了逐一細化,“群眾給了我們很多好的建議,比如功能設置上要動靜分明、行動不便人員的活動區域盡量設置在一樓等。”
心系群眾問需于民,情系群眾不忘初心,這是竹西社區所有工作人員的“座右銘”,也將一直堅守下去。
心無旁騖,聚焦文化品牌專業化
竹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分為三層,總面積達到8691平方米,歷時兩年打造完成,目前硬件已打造完成,“紅管家”服務驛站、書香大講堂、青年之家、殘疾人康復站、舞蹈室、居民自治中心等十多個功能板塊初露芳容。
“我們計劃五一正式對外開放,視疫情情況可能有所調整。”張杰說,今后,這里將成為竹西人真正的精神家園,達到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目的,“下一步,我們考慮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用更專業化的力量讓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克服‘普遍開花’的現象。”
書畫室里丹墨飄香,舞蹈室里婀娜嫵媚,閱讀空間書香四溢,兒童游樂歡聲笑語……在不久的將來,“書香竹西”的魅力將聲名遠揚,讓每個人感受“精神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