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常青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把加強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以黨建微網格為單位,推深做實公共服務、為民服務、志愿服務等工作開展。
突出一個“廣”字,多方力量參與管理。轄區薛河灣社區針對前期6個網格分別反映的道路交通擁堵,停車難的問題,以網格為單位,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組織召開道路交通整治工作座談會,各網格長、小區物業代表、居民代表、轄區單位以及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參加,會上各方代表分別針對各網格出現的問題踴躍發言、進言獻策,物業對小區及商業街區停車位進行優化管理,緩解停車難問題;居民代表商討道路停車位收費標準;轄區單位西遞中學建議設置“護學崗”保障學生出行等等。多方參與管理厘清了工作方法,壓實了工作責任,制定了解決方案,形成了共治合力,提升了服務效能。
聚焦一個“特”字,創新推進網格服務。轄區油坊崗社區在做好網格化服務工作的同時,推動特色化網格管理,依托淝南家園二期復建點的家園建設和民工服務,積極開展工地網格化工作。推出主題為“愛心志愿進工地,網格服務暖人心”的公益活動,志愿者“組團”為近500名建筑工人送去理發、體檢、衣物修補等多項免費服務項目。通過推行“3+X”工地農民工服務日、設立農民工書屋以及組織居民質量監督小組參與家園建設治理等多方面的服務,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從而更快更好的建設家園。
抓住一個“變”字,靈活適應市場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建筑類企業沒復工,零散、隨機性的活少了許多,面對這種變化,常青街道凌大塘臨工集散中心積極主動出擊,盡最大努力幫助臨工在困境中突圍。該中心嘗試“臨工共享”模式,一方面詳細了解臨工就業工種、原合作方、工資標準等信息,另一方面聯系對接了200多家用工單位,包括制造類工廠、保安公司、保潔公司等,為雙方搭建橋梁,點對點、一站式接臨工上班。目前通過“臨工共享”,解決了近2000人次就業。臨工集散中心黨支部書記宋凡表示:“跨行業的“臨工共享”模式目前是應對疫情影響的權宜之計,未來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高質量地“共享”臨工,還需要中心后期積極探索提高臨工的技能水平,打造一專多能型的臨工技術人員。”
務求一個“實”字,傾心為民解難紓困。轄區淝南社區黨委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主動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為企業居民提供貼心服務。社區工作人員深入轄區個體門店,向私營業主講解疫情期間稅收、社保等方面的政策,現場解答了私營業主提出的政策咨詢、疑問。積極聯系轄區內的合家福、生鮮傳奇和亞冉酒店等用工需求量較大企業的用工需求,利用網絡微信群、社區公眾號等工作平臺進行發布,讓有意向找工作的居民能通過這些方式關注到招聘消息,有序推進就業和招聘工作的開展,避免了人群聚集帶來疫情隱患。此外,社區還在疫情期間為兩個失業人員辦理了失業金,申報了一個大齡困難對象,真正用心、用情為群眾解難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