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于很多人來說,不僅是一種歸屬感,更是愛的港灣。9月21日上午,今年68歲的吳傳樹和鄰居們像往常一樣,趕往淝南家園二期復建點巡查。自2018年質量監督隊成立以來,他們負責到工地“挑刺”,目的是為了共建美好家園。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社區治理工作,合肥市常青街道油坊崗社區推出一套創新社區管理方式。通過想群眾所想、解群眾之難,激活居民自治能力,讓鄰里相助蔚然成風。
質量監督隊工地“找茬”
“窗口設計向內開很容易發生碰撞,更容易誤傷兒童。”位于淝南家園二期復建點10號樓內,質量監督隊的隊員們正在挨家挨戶“找茬”。尺子、鉆子、安全帽… …監督隊自帶的工具可謂一應俱全,“現在我們來測量層高!”吳傳樹話音剛落,其他隊員們紛紛行動起來,量尺寸、記數據。“當初淝南家園一期就出現了很多問題,給老百姓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二期我們要提前發現問題。”2018年年底,由油坊崗社區牽頭組建了質量監督隊,成員共8人。
“我們每周都會抽時間去工地‘找茬’,陸續發現了很多問題。”作為質量監督員,居民張國金告訴記者,當時從每個社區挑選兩名監督員,通過及時發現問題反饋給社區和施工方,最終把問題進行整改。張國金介紹說,組建“居民自治監督小組”,既是對2541戶回遷戶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社區探索網格自管模式實現網格居民自治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推進社區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社區為民服務能力,一直是油坊崗社區重點關注的焦點。“我們堅持以黨的建設貫徹基層治理、聚焦‘紅色領航’、‘五治同步’‘星級評選’,全面實施‘紅五星’基層治理模式。”油坊崗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吳愛菊介紹說,社區黨總支部以服務居民為抓手,實現了社區工作的橫向布局和縱向延伸。構建“社區黨總支部——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四級網絡,把“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變為“樓棟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最大限度發揮“黨建共同體”的效能。
據了解,常青街道結合實際推行“五治同步”工作方式,調動轄區內外各方力量,形成管理城市、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合力,創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常青模式”。吳愛菊舉例說,以“五治同步”之一的“自治”為例,社區以“自治”為本,牢牢凝聚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小區物業、鄉賢理事會、社區協商委員會等自治力量,讓居民從“觀望者”到“參與者”,與群眾共同打造一個幸福溫馨的社區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