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街道老舊小區多,老舊小區車輛隨意進出、停車難一直是小區管理的老大難。這不僅影響小區的安全,不利于小區封閉化管理,也不利于居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為進一步落細落實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常青街道深耕“紅·五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突出問題導向,著眼細微細小,下足“繡花”功夫,融合多方力量,進一步完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補齊老舊小區公共設施和管理維護短板。
黨群議事厘清矛盾點。絲綢新村小區建于上世紀70年代,共有29棟居民樓,常住人口2400人,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路窄車多,平時社會車輛隨意進出,導致小區居民停車難、進出難,且占用消防通道。為調查摸清轄區停車的主要矛盾以及群眾的現實需求,老書記工作室充分發揮老書記的豐富經驗和親和力,通過設置專門來訪室,到居民家中走訪調研,收集群眾對于小區車輛規范管理的意見建議共98條,并加以歸納整理。在此基礎上,社區黨群議事廳召開黨群議事會,邀請居委會、物業企業和業主代表以及老書記工作室人員共同商議制定小區車輛規范化管理方案。
多方共治打好組合拳。街道社區投入資金3萬元,分別在江淮化肥廠、絲綢新村等老舊小區安裝了智能道閘系統,督促物業公司加強對進出車輛的信息化升級管理,重新規劃停車標識線,實現智能化管理小區車輛進出。聯合城管中隊對小區長期停放的6臺“僵尸車”進行妥善清理。通過“紅管家”調解室,聯合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社區調解員,對老舊小區居民在停車等方面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目前已成功調解各種糾紛35起。
規范管理提升幸福感。金寨南路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紅管家”服務驛站的作用,用好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糾紛調解員、文明勸導員、工程維修員、安全巡查員,三崗六大員積極宣傳推行規范停車,并對老舊小區路面破損等100余件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地解決。成立由轄區老黨員、老技工組成的“愛家翁”小區安全巡查服務隊、由社區在職黨員組成的“金蘭”志愿服務維護隊,發現公共安全隱患問題及時上報處置。此外,配備平安小區守望崗24小時巡邏值守,完善外來車輛出入登記制度,保障小區安全,守護群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