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深做實常青街道“紅五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扎實開展好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工作,常青街道薛河灣社區以激活樓棟居民自治為抓手,通過構筑紅色陣地、打造特色樓棟文化品牌、推出志愿者積分管理等創新舉措,破解了諸多社區管理難題。讓樓棟長在小崗位上發揮大作用,成為社區的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組織員和勸導員。如今,小區變美了、文化氛圍變濃了,整個樓棟都有了獨特的溫度。
強化“紅色領航”,讓黨組織在社區生根
社區是城市的基層細胞,不僅承載著城市管理重要功能,也是城市黨建工作的落腳點。薛河灣社區黨委以網格為基礎,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每人對口包聯一個網格,成立紅色家訪小組,常態化開展“紅色家訪黨群串門”活動,積極深入小區、樓棟一線,到黨員戶家訪串門,發放《紅色家書》,召開黨員見面會等,讓黨員找到組織,讓組織與黨員見上面、說上話、連上線,目前,該社區下轄2個小區黨支部,7個非公黨(總)支部,在冊黨員177名。此外,通過“紅管家”黨員志愿服務驛站,常態化開展“6+X”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全方位提升黨員服務社區水平,讓黨建工作在社區生根。
創新“八個到家”,讓文化品牌在樓棟閃亮
自2019年開始,薛河灣社區常態化開展“八個到家”服務。“八個到家”包括黨的聲音傳播到家、新婚喜事慶賀到家、新春佳節恭賀到家、健康衛生關愛到家等。通過“八個到家”進一步深入了解居民,精準宣傳居民、有效組織居民,廣泛凝聚居民。截至目前,“八個到家”已經走進了50多戶居民家中,在激發居民參與樓棟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樓棟特色文化品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前總覺得樓道不過是一個公共區域,現在感覺進了樓道就像進了家門一樣。”家住綠地銘公館的王莉莉是薛河灣社區的一名志愿者,每周除了定期參加社區舉辦的志愿服務活動,還積極參與打造特色樓棟。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莉莉在社區開辦的老年大學報了手工班和繪畫班,每周和鄰居們一起學習,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扎絹花、絲網花、串珠等,制作了很多精美的工藝品,他們將這些工藝品統一放在社區服務站進行義賣,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幫扶困難居民。在王莉莉的帶領下,樓棟里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務。目前,她所在的樓棟已經成為“心靈手巧”特色樓棟。
點燃“紅色引擎”,讓“雙樓長”在樓棟發熱
薛河灣社區不斷完善積分制,做實星級考評,向志愿者發放積分手冊,志愿者不僅可以通過攢積分兌換禮品,還能通過積分參與星級評選。2020年,薛河灣社區通過志愿者積分評選出5名樓棟長。雖然身處小崗位,但是樓棟長卻發揮了重要作用。家住信達天御的張應華被鄰居們推選為黨員樓棟長和居民樓棟長“雙樓長”。“當時搬過來的時候,小區入住率并不高,居民互動非常少?!睘榱嗽鼋徖锔星?,張應華配合社區積極做好入戶溝通工作,“最初入戶宣傳經常出現居民不配合的情況,但現在大家早已熟悉起來?!睒菞濋L逐漸讓整個樓棟變得熱鬧起來,如今,樓棟里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大家都會第一時間在社區微信群里發言,歸屬感更加強烈。
截至目前,信達林語苑、綠地中心銘公館成功入選包河區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示范小區,社區將繼續創新治理方式,充分發揮特色樓棟的作用,做精做細做實居民服務,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