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航運南村社區位于南淝河畔,得名于航運碼頭和航運歷史。社區黨委因地制宜,發揮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通過實施“五航揚帆,五心匯聚”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項目,帶領群眾揚帆啟航,建設和美家園,共創美好生活。
一、不忘初心聚合力, 旗幟“領航”凝黨心。
建立以社區黨委領導,黨建聯誼會、社區協商委員會、社區歷史文化傳播委員會、社會組織聯合會為抓手,黨群服務中心、樂航社區文化藝術中心為依托的“一委四會兩中心”治理架構,統籌各方力量,匯集多方資源,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建立“亮身份,樹形象”黨員活動計劃,通過開展“黨旗飄揚、黨章指引、黨徽閃耀、黨日紅火”等主題實踐活動,讓黨員思想上補課、精神上補“鈣”。發動黨員認領紅色崗位,開展各類服務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二、潤澤民心惠群眾,振興“文航”提品質。
圍繞“老城復興”,打造長達490米航運巷主題文化巷,呈現碼頭記憶,凸顯社區歷史文化底蘊。拓展航運文化活動陣地,做好資源整合文章,協調航運巷約500平方米的“候船室”,打造成“樂航社區文化藝術中心”。在航運老碼頭打造“啟航主題公園”,拓展老少共樂的黨群活動陣地。唱響航運文化“四季歌”,以滿足黨員群眾不斷増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開展節慶文化活動,唱響“春之萌芽、夏之戀歌、秋之收獲、冬之求索”四個篇章。
三、生活舒心彰民生,創建“美航”治環境。
突出“一改一治”。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和公共環境治理,切實優化居民生活環境和居住品質。突出“改”。發揮黨委的“領頭雁”作用,成立小區黨支部,廣泛征集民意,力求使整治改造方案符合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突出“治”。對改造好的老舊小區,通過組織引領,運用“黨員先想、黨員先議、黨員先行”的辦法,發動黨員、群眾廣泛參與,引入物業管理,實施考核獎懲,推進小區治理。開展“最美評選”。在小區開展“最美”物管、“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評選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樹立先進典型,讓美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四、力求放心出實效,打造“安航”消隱患。
建立12345協商機制,即議事共治“1”個主題:我的社區我做主。居民協商“2”個平臺:協商議事園和現場協商議事會。信息采集“3”級聯動:建立網格、小區、社區三級聯動收集渠道。成果落實“4”方保障:居民、物業公司、社區、駐地單位“四力齊發”。規范有序“5”步流程:定主題、做方案、發公告、聚民議、現成效,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社區隱患化解新格局。金灣嘉園小區自2013年以來門前廣場陸續出現地陷,最深處達1米,面積達800多平方米,給小區居民造成很大的安全困擾。社區黨總支吹哨,街道物業辦、安委辦、派出所以及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多力齊發,多方共治,成功啟用55萬元的房屋公共維修資金解決了居民的心頭之患。
五、傳遞愛心樹新風,營造“暖航”做奉獻。
建立“八+X”治理隊伍,通過黨員志愿服務隊等八支常設隊伍,和美小區組建若干便民服務隊,為讓黨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開展為民服務“十個到家”,暨黨的聲音傳播到家、文明家風弘揚到家、重點人員幫扶到家、家庭矛盾調解到家、下崗失業安置到家、生活困難慰問到家、衛生健康關愛到家、志愿服務溫暖到家、社會救助幫扶到家、民生政策解讀到家。實施“人在暖途”困境家庭救助服務項目,實行“一戶一策”、“三單兩審”救助工作方式,達到重點幫扶、應急幫扶和常態幫扶全覆蓋,突出社會專業服務救助與困境家庭資金救助相結合的創新原則和救助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困難救助,通過暖心生日、愛心餐等七大菜單緩解困難家庭生活及精神壓力。
包公街道航運南村社區黨委貫徹落實市委“1+8”文件精神,把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落到實處,通過“五航揚帆,五心匯聚”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項目,努力打造有旗幟、有溫度、有品質的和美社區,形成社區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