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包河社區位于包公園西南畔,屬于典型的老城區社區。面對基礎設施陳舊老化、老舊小區管理薄弱、服務需求面廣等問題,包河社區黨委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協同,堅持需求導向,征集黨員群眾“微心愿”,合力解決民生訴求的重難點。
一、收集民意,用心傾聽 “微心愿”
為做到知民情、取民意、集民智、解民憂,包河社區黨委通過協商議事會、“領頭雁”反饋、黨群家訪、微信群、居民意見箱等多種渠道征集居民“微心愿”。通過多方征集,社區共收集涵蓋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物資幫扶、公共環境維護、公共安全等不同類型的“微心愿”。社區“微心愿”登記表滿滿地記錄著300多個居民“微心愿”。今年以來,社區黨委聯合共建單位和社會力量幫助解決原高壓開關廠小區水管漏水、機動車占用消防通道、安裝健身器材、獨居老人精神空虛、兒童暑期看護等微心愿100多個。
二、歸類分析,奏響五步“協奏曲”。
為切實找準民生訴求,社區黨委堅持需求導向,將收集的“微心愿”統一整理,集中歸類分析,形成“微心愿”清單。社區通過“微心愿”五步協奏曲,即黨員主動認領、居民自治協商議事、“鄰里守望”互助行動、社區黨委統籌解決和群眾心愿落實反饋等方式推進解決,讓群眾的訴求在基層得到反饋,擲地有聲,讓黨組織真正做到“有求必應”,讓心愿落地更有力。例如,針對暑期青少年活動需求,社區書畫院和共建單位合肥市少年宮認領了“微心愿”,組織志愿者為孩子們免費教學。每年暑假,社區睦鄰中心都有一大群小朋友在這里面學習書法、繪畫、表演等課程。
三、群策群力,打造共治“朋友圈”。
社區黨委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難,我有所幫”為宗旨,以黨建聯席會為區域化共建主體、共治協商議事會為議事主體,讓駐區單位、轄區黨員、群眾、社會力量參與到“微心愿”認領體系中。積極培育生活服務、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等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和多元化服務力量,擴大心愿認領“朋友圈”,讓需求和服務無縫對接。高開廠小區居民通過“領頭雁”議事會反映了小區一直沒有安裝健身器材的情況。社區了解分析后,發布居民需求清單。共建單位省糧食局機關服務中心認領了“微心愿”,為小區安裝上了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