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包公街道頭雁工程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機制創新目標,包河社區黨委以黨建引領為方向,依托“兩級中心”建設,以項目化運行為手段,創造性整合區域內外的各類資源,孕育打造社區學院、議事協商平臺、五社聯動、法治教育等四大法寶,吸引不同層次的主體共同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社區協商、社區服務,促進居民自治,充分滿足和提升人民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打造樂活、和諧、溫馨的和美社區。
社區學院培育治理主體
包河社區學院以“開放共享、全民參與”為工作思路,以“學習、互動、參與”為出發點,梳理整合社區現有教育文化資源,通過系統的社區學院課程,培育社區工作者、兩委成員、黨員居民骨干、社會組織等各類治理主體人才,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截止到今年7月份,社區學院第一期基層社會治理班51名學員順利結業。11月21日,第二期群雁人才培訓班正式開課,此次共招募52名學員。
民主協商提升治理能力
秉著“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原則,包河社區黨委組織建設了由“社區兩委+領頭雁+社區律師+樓棟長”組成的群雁協商議事會。居民群眾借助議事平臺“講困難、說問題、訴煩惱、談意見、提建議”,真正做到了居民自治、民主協商。今年以來,社區黨委先后組織召開七次群雁協商議事會,同樓棟長、黨員居民骨干集思廣益,相繼解決了高開廠老舊小區13號樓下水管道改造、棋牌室基礎設施建設、共享單車清理、承重墻恢復、保安人員強化、微型消防站建立等一系列與居民利益切身相關的問題,協商通過了糧食局老舊小區改造中遇到的拆違拆臨、下水道改造、管線整理、道路堵塞等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了居民自治能力,提高了居民的認同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五社聯動提高治理效率
包河社區黨委實施“雙引雙培”工程,積極引入區域共建力量和社會資源。在包公街道引入專業評估機構跟蹤項目實施、專業社工督導、培訓的支撐下,包河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積極引導澤田心靈驛站、社區詩書畫苑等熱心公益的社會組織申報了“耕耘心靈”、“文軒墨香”、“良質美手”等微公益創投項目,全面共組織開展活動30余場,參與活動人數總計達到900余人。項目化的運營讓社會組織更加富有生機活力,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法治教育保障治理基礎
2018年9月,社區正式聘用法律顧問,免費提供線下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矛盾調解、專項講座、居規民約審核等六大特色板塊和線上“互動問答”、“以案釋法”、“普法微視頻”三大特色普法模式。全年共計開展防震減災、防校園欺凌、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識講座法律講座10余場,接受免費法律咨詢300人次,調解矛盾糾紛16起。2019年,致力于“紅色領航 和美小區”建設,社區黨委在糧食局機關大院組成了由社區律師、民警、網格員、物管員、黨員為一體的紅領先鋒,作為和美樓棟鄰里貼心人,矛盾調節劑,為社區治理現代化提供夯實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