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潔,是合肥市直單位黨員干部下沉到包公街道美湖社區防控一線中的一員,我的父親汪朋春自二月中旬就到安慶望江縣華陽鎮望華社區參與疫情值守。我和我的父親都是黨員,相隔兩百多公里,各自守候一方,疫情期間互相勉勵鼓勁。
父親汪朋春正在望江縣華陽鎮望華社區參與疫情值守
3月13日,今早路上的車輛明顯增多了,街上又漸漸恢復往日的繁華。下沉到社區至今整整一個月,從風雪交加到春暖花開,從人跡寥寥到車水馬龍。尤記得2月8日坐車回合肥的那個晚上,車速逐漸放緩,看到高速道口全副武裝穿著隔離服,舉著體溫槍的醫生和交警們,那場景依舊讓人記憶猶新。
卸下爸媽準備的大包小包肉菜瓜果,保安熱心的幫我拉回來樓棟,穿過小區時萬籟俱寂,只有行李箱的滾輪聲。從家鄉回到合肥,舒適感還是有的。辦公室輪值兩天,初來時的興奮感逐漸消失,窗外的寂靜、我準備收拾行囊再次踏上返鄉路。與此同時,市直單位機關干部下沉社區集結號瞬間吹響,放下收拾好的行李,趕赴社區。那天開始,我和遠在家鄉的父親一起踏上了抗“疫”路。從開始的害怕和孤單到逐漸的適應和樂觀,父親跟我分享他在鄉鎮值守的經歷,互相勉勵、打氣,作為群眾的母親鼓勵說“你們是黨員,應該去的。”那一刻視頻里的母親明明眼中閃著淚花啊。而疫情防控期間,我也第一次錯過了父母的生日。
汪潔正在查驗出入證
慢慢也開始適應這樣的生活,只是這段日子在寒風里長時間的站立讓我的腰肌勞損和受傷的尾椎復發,回家總是要趴著睡才行,活像一只北極熊。
一個月來,我們當好了居民的“守門員”和“快遞員”,和美湖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努力構建起疫情防控這道防線,時至今日,美湖社區未出現一例確診患者。回首這段時光,我們參與的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看著群眾臉上的焦慮逐漸減少,商業逐漸恢復,那種生活感又回來了,我想我們這群志愿者的努力看到了希望。習總書記勉勵我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想說90后的我們,不再是嬌滴滴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