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疫情趨勢基本得到控制。目前主要嚴防境外輸入的危險,境外返回人員需要集中隔離觀察。近段時間包公街道各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忙碌在機場、火車站的地點,接各社區的境外返回人員。這讓本身壓力就大的防控工作,又增加幾分難度。
青年社區書記潘劍波連日來沒少往飛機場跑:“青年社區本身人口就比較多,近期戶籍在我們社區的入境人員就占包公街道四分之一。”因為人多,有很多次其他社區找到潘劍波請求幫助將自家入境人員一并接走,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我們大家都是同一個街道的兄弟單位,現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壓力都很大,每個社區的力量都在盡自己全力去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我們社區相對于其他社區來說,工作人員比他們要多,人員調動相對輕松點。”潘劍波說道。“機場相對我們街道也是有距離的,來一回比較占時間。我去幫忙接了,一方面給他們減輕了負擔;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環保,節能減排。再加上我們社區從境外返回的人數較多,對于機場各個程序也相對熟悉,也能很好的節約時間,更快的將境外返回人員送至隔離點。”
截至目前為止,青年社區從境外返回的人數已接近二十多人,最晚的一次是在凌晨4點多才到,據潘劍波說,從境外人員返回機場到出口時,對他們每個人的檢測和登記,就要用時近3個多小時;從機場再到隔離的賓館還得近1個小時,最后把境外人員安置好,回到家中大概也需要近一小時,總共加起來也是要5個小時左右。被問到在接返回人員的時候有沒有影響深刻的話,潘劍波想了想說:“我們社區內群眾都是自己上報的,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就已經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支持了。17日晚我們在去機場接一個境外返回人員時,境外返回人員的母親也在我們身邊,由于等待的時間很長,他的母親都有點累了,對我們說你們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大半夜等這么長時間,真的辛苦了。”
對同一戰壕的兄弟單位,不分彼此互支持;對疫情防控工作,當仁不讓,沖鋒在前。包公街道的社區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再為防控工作努力,保障著群眾的生命健康,更快打贏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