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伊始,全國人民共同投入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無硝煙的戰疫之中。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中國終于迎來了這場戰“疫”勝利的曙光。
雖然目前全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業也在穩步有序的開展復工復產工作,但是由于國外疫情的蔓延,境外人員的入境,各地街道社區卻還有部分黨員同志和工作人員不能撤離,有的堅守在小區監測出入掃碼和量體溫,有的堅守在企業檢查復工復產工作,有的堅守在機場和火車站、高速路口等地護送境返回人員。
包河區包公街道軍區社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女性,但是工作起來卻個個都是巾幗不讓須眉。黨員黃巧玲雖然年輕,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年前,她的小兒子被老公帶回淮南老家,她獨自帶著大兒子還沒來得及回去就遇上了疫情。老公他們回不來,她還要工作,只有把年僅七歲的大寶帶在身邊,哪里需要就往哪上。她的娃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社區最小志愿者。黃巧玲來到社區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對任何工作都非常認真嚴謹,她說,我是黨員,任何時候都要沖在前面,也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做出榜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社區的阮彥蓉是一位年輕的“老員工”,也是一名“老黨員”,85后的她個子小巧,在社區工作兢兢業業十多年。她親眼見證了社區的變化,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工作突變。抗擊疫情剛開始,她就把五歲的孩子交給了父母,向組織請愿把自己安排在最需要人的崗位上。初期物資緊缺時,她帶著一個口罩和一副手套就上門排查武漢返回人員,之后又轉戰在小區駐守,對往來進出居民進行核查、登記、測溫、發放通行證。疫情逐步減輕,但是她卻并沒有放松,在值守點協助居民掃安康碼,檢查戴口罩和測量體溫。已經堅守崗位六十天的她坦言,辛苦是肯定的,但看到居民們的笑容,什么都值了!
社區的李大姐即將退休,沒想到在退休前趕上了這場疫情,近來身體還有些欠佳的她卻克服困難,自稱要站好“最后一班崗”,與大家一起投入值守戰疫。在社區從事多年民政工作的她,還時刻不忘關注轄區孤寡老人和困境兒童,時常電話慰問這些家庭,了解需求,并組織了上門慰問活動,確保疫情期間這些特殊家庭能安全度過。作為一名老黨員,她用實際行動為年輕同志做出表率,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軍區社區的這群巾幗美女們,從70后到95后,不論年齡,不論工齡,她們猶如風雨中的鏗鏘玫瑰,毅然扛起了戰疫大旗,第一時間走在了抗疫最前沿,用自己的行動向黨、向祖國、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