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第30個“助殘日”來臨之際,為讓包公街道轄區殘疾人士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5月12日,包公街道黨總支組織轄區部分殘疾人參觀了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點活動。
殘疾人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部分人員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再加之社會歧視現象仍然存在,所以他們同社會的交往與健全人有很大的差別。因此,為使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包公街道黨總支在迎接第30個全國助殘日之際,弘揚殘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進一步深化殘健融合,營造扶殘助殘氛圍,喚起全社會對殘疾人朋友的關愛和關注,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基于此,包公街道黨總支與殘聯借“國際殘疾人日”的契機,邀請轄區的部分殘疾人參觀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點活動。活動中機關黨總支的黨員志愿者幫助殘疾人,解說包公的廉政故事,傳揚廉潔文化,此次的活動展現宋代重臣包拯的清正廉潔、執法嚴明、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人格魅力,深受大家的崇敬。
通過開展此次助殘日活動,提高了居民的助殘意識,同時通過現場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殘疾人對政府出臺的各項惠民優惠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也加強了惠殘民生工程的宣傳,近年來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和落實一系列惠殘優惠政策,積極為殘疾人辦實事、辦好事,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殘疾人的自身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參與社會文化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社會地位不斷提升,社會環境更加文明進步,讓殘疾人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心和溫暖,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