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
7月18日早上五時,“南淝河水位暴漲,居民小區一樓岌岌可危,形勢嚴峻,全體工作人員,緊急到崗!”“收到!”一時之間,廬江、肥東、大圩等各個地方的工作人員冒著大雨紛紛奔赴著同一個地方——航運南村社區。
卯時
7點不到,所有工作人員集結完畢,迅速分散至各個點位,巡查受災情況,并將受災嚴重的點位匯報,共梳理出南淝河碼頭、航運西村平房、自來水宿舍、茶葉市場西邊、方圓居地下車庫5個地方受災嚴重。
辰時
沙袋正在緊急配送中,航運西村的水已經快漫到床鋪,社區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疏散。當大家走進胡冬赟家,犯了難,14年急性腦溢血使他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臥床在家,家中還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母親,這場暴雨與他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看著領居們紛紛撤離,胡冬赟的母親急出了眼淚,這可如何是好。這時,社區工作人員走進了他家,“阿姨,不要急,趕緊收拾收拾東西,我們幫你撤離!”一番收拾,大家背著胡冬赟,扶著他的母親,安全撤離了平房,由親戚接走。
巳時
民兵、城管隊員紛紛趕來支援,歷史級別的降雨量導致南淝河出現汛情,隨著水位的不斷升高,防汛形勢進一步嚴峻。南淝河老碼頭區域的親水公園因地勢較低,隨著水勢的上漲,河水已經從公園出口處漫上河岸,并且有沿著路面向上倒灌進居民生活區的危險,讓住在一樓的居民很是擔憂。航運南村社區派專人密切監控水情,疏散附近行人車輛,并協助民兵、城管隊員們搬運沙袋加固河堤工作,大雨將大家的衣服全部打濕,手被粗糙的沙子磨破,但沒有一個人停下手上的活,附近的居民說道:“看著堤壩建起來了,我們安心了,你們辛苦了!“
午時
“雨勢過大,水位漲上來了,趕快撤離!”工作人員們挨家挨戶敲門通知,大部分居民聽到通知后,開始陸續撤離。12時許,“糟糕,1樓還有個老人!”工作人員發現,自來水宿舍居民樓三棟二樓樓梯口,80多歲的馬敦吉和兒子被困家中還未撤離。此時,樓道的洪水已經及腰,“站在那兒不要亂跑!”工作人員一邊喊話,一邊跳進洪水中,艱難地向老人家中蹚水而去。
“水太深了,好幾次我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差點被洪水沖倒,看得我雙手冒汗。”志愿者說,約5分鐘后,工作人員才蹚到老人家中,協助消防員將被困的老人背到安全地帶,并聯系賓館對老人進行臨時安置。
“如果不是社區,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馬敦吉說,他們在家睡覺,起床后才發現洪水已將樓道淹沒。漸漸地,洪水已經快淹掉一樓,但航運南村社區防汛工作組的腳步仍未停止,在大家的努力下,先后疏散出30余名被困居民。
未時
“這位爺爺需要人照顧,車子剛送一位奶奶去賓館,過會才能到,你帶爺爺去傳達室,照顧好他!”“好!”社區工作人員扶著爺爺走進了傳達室,看著老人僅穿一件背心和短褲,衣物全都丟在家中,看著老人瑟瑟發抖,又望了望身上濕透的衣服和一件濕漉漉的雨衣,她急得沒辦法,這時她注意到了老人光著腳踩在地上,趕忙脫了自己腳上的拖鞋,給老人穿上,又冒雨去給老人找衣物,終于找到了老人的襯衫和鞋子,給老人換上后,她才展開了笑顏。
申時
早已過了飯點,很多工作人員都沒顧上吃飯,居民們看到,紛紛從家里拿出零食,工作人員咽了兩塊餅干,繼續淌水再次核查一樓住戶是否全部撤離,并對樓上的住戶挨家挨戶敲門通知當前水位情況和供水供電情況,勸導他們撤離。好在,市排辦來了,兩臺臺水泵和一輛排灌車共同運作,水位逐漸下降,大家總算舒了一口氣。
酉時
茶葉市場的水位上漲,漫上了店鋪,五福茶行等13家商戶被淹,商家和物業的水泵顯得力不從心,水位始終不降還漲,還有些管子故障甚至不抽水,商戶們看著水漫進了店鋪,店里還有不少茶葉茶具搬不出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王主任脫掉了鞋子,再次進入水中,仔細排查管子問題,不一會,他就發現是垃圾雜物將管子堵塞,他立馬上手將雜物清理干凈,并用丟棄的寵物籠做成了臨時雜物隔擋欄,水流終于排出。
戌時
大家草草扒了兩口飯,便又投入到抗洪救災工作中去,小區雖然水位退下去了,但是還需要隨時監控著,查看水位情況,并仔細檢查轄區的航運西村平房是否有倒塌可能,暫未發現任何安全隱患。同時也檢查了社區的排水系統,確保安全度汛。
亥時
方圓居的地下車庫淹滿了水,目前車庫還有四輛車未移,水泵和排灌車正在運作著,居民拉著社區書記余磊的手,說:“真的謝謝你們,我們聯系了保險公司,說要排隊,最快也要兩天,車子在下面,我們也只能干著急,你們來了,我們看到了希望。”“阿姨,洪水來的迅猛,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你放心,今晚我們一定把車庫的水解決了!”
子時
暴雨不斷,上游泄洪,導致南淝河水位南淝河水位急劇上漲,超警戒線、居高不下,逐漸淹沒整個碼頭廣場,眼見著就要漫過臨時搭建的堤壩,社區黨委統一部署,制定防汛值班表,全體成員迅速參與防汛值班,對河道和堤壩進行夜間巡查,觀察水位變化、查看防洪墻情況、勸離圍觀群眾,始終堅守在南淝河防汛一線。
丑時
已經過了深夜2點大家都一身疲憊,但沒有一個人愿意回家,社區主任趙惠敏的腿已經腫的多高,鞋子已經穿不上了,大家都勸她回家歇歇,“放心吧,趙姐,這兒有我們,你回去歇會吧明早再來!”她卻總是拒絕:“我不能走,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洪水不退我不退,大家用身軀鑄成了抗洪的一道“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