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找我來調解糾紛,都是左右鄰居,能幫上忙的我義不容辭。”今年65歲的杜學理一直熱心幫社區居民調解糾紛,成為社區居民口中的“金牌調解員”。
2019年,包河區大力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包公街道炳輝社區同步實施“梅花樁”小區治理項目,在選育小區治理“頭雁”隊伍時,涌現出一批熱愛公益事業,關注小區治理的“頭雁”們,他們的出現推動著社區和小區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和美小區建設注入新動力,而杜學理正是其中的一員。
杜學理是炳輝社區的老居民、也是一名老黨員,自2004年退休后,他無償擔任著社區黨支部黨務工作者、民生工程宣傳員等,但說到他最擅長的,那肯定是社區調解員這個角色。社區調解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嚴謹的工作。做好了,就能控制當事雙方的情緒,化解矛盾,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做不好,就會出現火上澆油的情況,激化矛盾,讓事態愈演愈烈。
轄區內的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宿舍是一個老舊小區,前段時間27號樓303室因裝潢造成樓下203室廚房和臥室滲水,因賠償問題雙方協商一直未達成一致,隨著情況不斷加劇雙方矛盾越發激烈,樓下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樓上的施工進度被迫延遲。僵持之下,203室的業主便找到杜學理尋求幫助。在道明緣由后,杜學理說道:“樓上樓下難免會有一些小矛盾,大家都坐下來好好聊一聊,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的呢?”在杜學理幾次登門拜訪和幾方耐心溝通下,雙方達成滿意調解結果,兩方業主表示:“老爺子您做事不偏不倚,為這個事情辛苦您來來回回跑了那么多趟,能把這個事情圓滿化解多虧了您,真的太感謝了?!?/span>
由于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居民矛盾,杜學理有了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即找準糾紛癥結。住在省物化探院的姜大爺這兩天便找到了杜學理,因為愛人患病,經常和左右鄰居發生矛盾,在家里也時常吵架拌嘴。姜大爺這次來是想請杜學理幫忙出出主意,看怎么能緩解這種狀況。杜學理聽后,一邊安慰開導姜大爺,一邊為姜大爺出謀劃策。杜學理為姜大爺推薦了一位知名專家的門診,在診治其愛人的疾病方面有大量經驗。但門診號在網上很難預約到,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去醫院預約掛號來回路程又比較遠,于是杜學理找到社區,請家住附近的社區工作人員幫姜大爺代為預約。姜大爺對處理結果非常滿意,連連道謝。“您找到我就是信任我,這些小事微不足道,您別客氣?!倍艑W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