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公街道河濱社區堅持加強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著力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城市最基層,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推進到城市最前沿,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和治理效能。
一、延伸黨建觸角,拓寬渠道,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河濱社區堅持“一個核心,兩個抓手”原則,即以“社區黨建”為中心,通過把黨支部建在萬達公館里,不斷促進網格黨支部與小區業主相融合,吸引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居民的所需所求,提升社區黨員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社區黨委抓住“人”這個關鍵因素,引導小區骨干聚焦小區治理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定期召開樓棟長、黨小組長見面會、警民懇談會等開展樓棟活動,引導樓棟自治,促進小區和諧發展。解決了一批小區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打通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二、依托黨建領航,盤活資源,實現社區服務社會化
2020年以來河濱社區黨委堅持以“社區協商”和“社區營造”為抓手。依托黨建帶動社建、依托黨工帶動社區、義工,發展社會組織、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力爭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效增強了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居民參加公益活動、共同參與小區管理的熱情,實現了社區治理由原來的“內循環”向“外循環”的轉變。
通過引入社會組織,整合社區現有資源、深挖社區可用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讓社區服務從“粗放型”到“精準型”轉變,為了滿足居民實際的需求,社區黨委依托社會組織專業力量打造兩個服務項目。一是童真童趣服務項目以開展兒童興趣培養課堂、兒童國學經典誦讀、少兒保健講座、少兒攝影講座興趣濃厚為主。通過親子家庭講座、繪本閱讀、兒童穴位按摩、親子互動活動等,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維護親子關系,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幸福花公益坊項目,旨在為轄區特殊群體送去溫暖和關懷。豐富老年人的生活,維護社區和諧,促進居民之間和睦相處。開展老年人手工課,“老有所學,老有所長”,培養老年人的動手能力,提供合適的場所讓老年人愉悅身心。在活動中,每期課程須有成品呈現,且大部分成品留作后期活動用于義賣。通過義賣等活動籌集資金,幫助社區中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
三、凝心聚力,聚焦活動,增強社區治理的主動性
著力加強社區黨員和居民的主體性,著力推動黨員的再組織和居民的自組織,著力激化黨員和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激化社區活力并維護構建秩序和諧的社區治理新機制和新路徑。河濱社區黨委結合“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和睦鄰里關系、“三紅工程,情暖河濱”項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將社區黨員、居民、志愿者凝聚到“萬達公館”小家的周圍,每月月底組織召開次月的活動協調會,統籌活動安排,使居民樂于參與社區活動。
河濱社區堅持將社區黨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黨的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將“始于服務、終于滿意”作為工作宗旨,在小區管理和社區治理中積極探索新方法,為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