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新村前進巷繁榮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屬于市政道路,將寧國新村小區一分為二,外來車輛隨意通行,存在車輛擁堵、不文明行為多發,投訴熱線接連不斷。
聽民聲,共商共治聚民心。為及時收集社情民意,整合居民意見,社區黨委通過組織居民自愿報名和現場抽簽方式確定30名居民代表,同時選拔15名黨員骨干、樓棟長積極參與。組成由居民代表和黨員骨干共同參與的議事協商小組,遇事共同商議解決辦法。
促協調,多方聯動解民憂。社區黨委協調市交警三大隊、街道城市管理部,邀請協商小組代表,召開意見征集會。社區黨委聽取居民代表的意見,與交警、城管共同商議,研究緩解小巷車流壓力的方案,提高小區車輛管理能力。確定將前進巷改為單行道,加快推進小區封閉式管理。
推落實,精細管理化難題。社區黨委以前進巷為界,細化成4個小網格,由小區黨員干部擔任網格長,1名社區工作人員,1名保潔員,1名商家代表擔任網格員。他們采用1+2”工作模式,即1段路1個志愿服務隊,主要負責2件事,監督管理公司的工作質量和對居民商家文明勸導。建立“紅色管家”微信群,全體居民可以掃碼進入微信群,在群里反饋問題,社區黨委對問題進行分類,涉及城市管理問題由城市管理部門進行處理;涉及居民糾紛問題由社區黨委搭建平臺協商解決,并將問題處置結果通過微信群或電話及時反饋。努力打造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反饋的“閉環式”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