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一種美食代表春天,那一定是青團。它外披春綠,新鮮的餡料外裹著香甜的糯米皮,咬一口,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說到清明,不得不提的就是青團,民間歷來就有“清明至,食青團”的風俗習慣。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為營造和美、和諧、和親、和愛的社區氛圍,讓社區居民重溫清明習俗,傳承傳統文化,3月24日下午,包公街道航運南村社區黨委聯合陽光公益服務中心在心驛·航運@家黨群服務站舉辦了一場“濃濃青團香,和美鄰里情”手工青團DIY活動。
活動開始,合肥市愛鄰社會工作服務社駐航運南村社區社工首先向黨員志愿者簡單介紹了清明節吃青團的來歷,接著將制作青團的材料擺上桌,向大家展示青團制作過程,現場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阿姨們自告奮勇擼起袖子、洗凈手,將糯米粉、蔬菜汁放入盆中,倒入開水,攪拌均勻,并揉成團。“老師,快到我這來看看,我包這個團子怎么會裂開?”“面要多揉揉變軟點就不會裂了”“原來如此,看起來挺簡單的還是要點技巧的。”大家興趣高漲,彼此交流著包青團的經驗,現場活動氣氛融融。
“面團揉捏成花苞狀,再把蛋黃肉松加在里面,捏住封口,揉搓均勻”,在老師的指導下,志愿者們也學得有模有樣,不一會兒一個個碧綠的青團就完成了,盡管有些形狀各異、有些餡料都跑到外面了,但是自己親手制作的總是很有意義。
包完的青團擺入蒸鍋,剛蒸不久就已清香四溢,濃濃艾香伴著淡淡糯香,大家迫不及待地想早一點揭開蒸籠蓋。不一會兒,碧綠的團子新鮮出爐,小小的團子,通體青翠,像溫潤的碧玉,像勃發的春草,充滿盎然生機柳芽。參加活動的退休老黨員汪阿姨開心地說:“現在青團都是外面買的,第一次嘗試自己動手做,沒想到做的這么成功,料多餡足,真是棒極了!”
最后,黨員志愿者們將這些青團分送給社區的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嘗鮮。自然、清香的艾草汁,甜甜的蛋黃餡,讓黨組織的關懷傳遞,讓鄰里之間愛心滿溢。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重拾了傳統青團的制作手藝,也進一步增進了鄰里情,讓大家真正融入到社區活動中,拉近了社區居民間的距離,營造了和美的社區氛圍,從細微處入手,讓廣大居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