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駱崗街道黨工委發布《致駱崗街道廣大黨員、共青團員和志愿者的倡議書》,呼吁更多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黨旗指引之下,許多熱心人紛紛前來報道,他們中既有黨員,也有團員,還有普通群眾,雖來自不同地方,卻有著一顆同樣火熱的心。志愿者們與基層工作人員一起,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包河花園社區:朋友圈的觸動讓她報名參戰
“陸主任您好,現在疫情越來越嚴重了,急劇增長的數字揪著每個人的心,雖然我不是一名醫生,不能在前線救死扶傷,但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危難時刻,我愿意加入志愿者隊伍中,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這也是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我家就住在這附近,如有需要隨時聯系我!”這條短信來自于包河花園社區居民——“95后”女孩梁金云。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名好友成為了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深受感觸。又想起在社區微信群里看到的《倡議書》,思索一番之后,她便向社區網格負責人發出了短信,報名參加志愿服務,為戰“疫”貢獻一份力量。
“我愿意加入志愿者隊伍中,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這是我身為一名黨員的責任!”梁金云每天值守在小區門口,對往來居民進行出入證審核、體溫監測,并對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們做好解釋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梁金云的眼中總是充滿熱情,她用自己的堅守踐行著身為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成為防疫一線的一抹耀眼的“志愿紅”。
石橋社區:黨員大姐能頂半邊天
“請大家少出門,盡量不要出門。即使出門也要帶好口罩,勤洗手,保護好自己和家人。”陳發芝是石橋社區一名普通黨員,得知社區在招募志愿者時,她第一個報名參加,而且動員了小區里的好姐妹們一起加入到這次戰“疫”當中。黨員大姐們充分發揮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作用,組成志愿者小隊在各樓棟張貼一封信、宣傳海報等;她們拿出跳廣場舞的移動喇叭助力防疫宣傳;她們一次次勸導群眾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她們每天去停車場摸排是否有外來車輛私自進入小區;她們還自發為每一部電梯提供紙巾,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
陳發芝說:“做好防控不僅是對我們自己的小家負責,更是對我們社區這個大家庭負責。一開始老人們都不愿意戴口罩,還喜歡聚在一起聊天,防疫意識十分淡薄。看看現在,大家出門就會戴上口罩,老人們也不在小區門口聚集了。”
施河社區: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
楊成是施河社區安凱集團金達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在疫情防控工作緊張開展之際,他來到施河社區疫情防控宣傳站,對工作人員說:“我想做一名志愿者,參加疫情防控,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應該有所行動。”懷著一顆奉獻的心,楊成主動請戰,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防疫工作中去,他的舉動讓人心生敬意,也讓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感到暖心和力量。
陸大村:靦腆女孩主動參加志愿服務
“你好,請出示你的出入證,登記一下!”“體溫36.8℃,正常”“麻煩請您打開后備箱,謝謝理解與支持!”在陸大村陽光里小區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臺前,一個紅色的身影始終在忙碌著,她是小區業主曹鳳,也是一位保險公司售后人員,因疫情延期復工,她便主動報名參加志愿服務。
“我在樓上的家中,經常能從窗戶看到你們加班加點堅守崗位,很受感觸,想要參與到你們的隊伍中來,但是又不好意思說。”身為“95后”的曹鳳有些靦腆,卻也十分堅定,“我覺得疫情面前,大家都有責任和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內向的她在崗位上從不懈怠,積極主動與每一位進出的人員溝通,一絲不茍的做好每一項檢查任務,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駱崗街道,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志愿者,正堅守在居村一線保護居民安全,日以繼夜,風雨無阻。他們以星星之火,散發出自己的光和熱,憑借努力讓疫情防控的春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