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全省加快“調轉促”動員大會精神,包河區率先“調轉促”、勇當“急先鋒”,積極擔當“全市創新轉型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的使命責任。
包河區突出“產城一體”的最大優勢,把“調轉促”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抓手和主引擎,不斷拉高標桿,負重奮進,加快建設安徽新中心、全省第一區、全省最美最宜居最現代化的首善之區。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展示包河區創新轉型升級的路徑、做法,以饗讀者。
“包河區要切實發揮好在全市創新轉型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這是市委市政府賦予包河的重要使命和責任。為此,該區著眼“產城一體”突出優勢,拉高標桿,全力突破傳統發展路徑依賴,率先“調轉促”、勇當“急先鋒”。
推進雙創:點面結合探新路
包河區以“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推動創新、創業、創造,積極探索點面結合的雙創路子,培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點上堅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靠引進大項目驅動,推動創業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一體化;面上整合街鎮和駐區單位資源,培育各類創客空間。
今年9月8日,中國軟件業前三甲企業、華為最大軟件服務商北京軟通動力正式簽約落戶濱湖新區,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模式,總投資5億元,打造四大模塊:樂業空間,三年內將重點孵化200多家企業,扶持企業掛牌上市;互聯網+IT服務外包基地,三年內吸收網上接發包注冊企業1000家以上;合肥產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聚集200家以上獨立軟件供應商, 5年內力爭服務企業超4萬家,帶動實現產值20億元;成立創新學院,引入知名創業導師, 3年內培訓人數達到3000人以上。
軟通動力等“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的建設,將吸引一批創新團隊落地發展,孵化一批創新型企業,成長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該區還發揮轄區高校資源密集優勢,挖掘高校周邊地塊和閑置樓宇,為高校師生創新創業提供空間;鼓勵街鎮、開發區結合實際,打造小而精的“雙創”平臺。截至目前,該區現有各類創新基地61個,培育創業組織2300個,新增各類市場主體9100戶,涌現了常青·創客夢空間、創客云谷、新鼎明創客空間等“雙創”平臺。
聚合要素:五個輪子一起轉
機制活,則滿盤皆活。包河區創新實施國土、規劃、招商、屬地、投資商“五個輪子一起轉”機制,通過會商調度、精準施策,強化任務分解、跟蹤協調,為創新轉型升級提供務實高效、針對性強的保障。
創新招商模式,堅持“有實力、有品牌、有經驗”的標準,鎖定細分行業國內外50強企業,靈活采取專業招商、定向招商、補鏈招商、精準招商、人才招商和委托招商;根據企業注冊資本、法人代表、股權結構、類似業績等,制定專項表格,遴選優質項目。
面對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包河區推出“科技+金融”,在積極爭取省、市政策支持的同時,通過設立區“1+6”政策體系、投資引導基金、文化產業基金、時代伯樂新興產業并購基金,開展新型“銀政擔”合作試點等渠道,多措并舉解決好中小微企業資金保障問題。今年前三季度,該區已為14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科技貸款5800多萬元。
此外,該區不斷創新產業平臺基地發展體系,積極申報全省現代金融、文化旅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創新人才政策,出臺企業初創、科教特色、金融財稅、生活配套服務等扶持政策,加快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
·本報記者王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