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安徽省法學會黨組與方興社區康園黨委結對共建座談會在康園睦鄰生活館召開。近期,以電信詐騙為突出表現形式的新型詐騙方式層出不窮,而康園小區部分居民因征遷手里握有一筆相當可觀的可支配收入,極易成為不法分子狙擊的對象。安徽省法學會是省法學界、法律界的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康園黨委立足康園小區亟需專業法援的實際,致力于與省法學會黨組建立深入緊密、雙向互動的結對共建關系。在此次座談會上,雙方就下一步如何深入開展結對共建、充分發揮在職黨員的作用展開了深入討論,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開展常態化的普法宣傳活動。與康園小區的“志愿10號”服務相結合,借助“志愿10號”的群眾基礎,在小區內設置法律服務宣傳臺,定期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重點宣傳《憲法》《反家庭暴力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讓小區居民初步形成法律觀念,培養法律素養,知法方能守法和用法。
二是建立項目化的專題法援服務。針對一些有突出代表性的法律防范風險,以項目為載體,建立專題法律咨詢或者援助方案。例如現階段層出不窮、形式多樣的電信詐騙問題,由康園黨委預先收集小區居民最常見、最關心的問題,并結合康園小區居民實際,開展防電詐系列專題法務項目,具體內容可以包括以漫畫或者情景劇的形式識別電信詐騙,遇到疑似電信詐騙該如何尋求幫助等。
三是實施疑難問題一對一法援幫扶。針對一些非普遍性但涉及金額較大,易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法律糾紛問題,建立一對一的法援幫扶制度。例如,康園小區作為大型回遷小區,之前房產證并未辦理,但小區房屋交易時有發生,這其中隱藏的違約風險和漏洞極易產生法律糾紛,并且很難溯源和界定。而此類疑難問題是回遷小區房屋交易普遍存在的問題,省法學會黨組在為小區居民提供定點法援的同時,也能以案例的形式,充實相關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調研素材,從而形成雙向互動的結對共建關系。
下一步,康園黨委與省法學會黨組將努力構建普法常態化+專題項目化+難題案例化的共建機制,聯合打造的“黨建引領+法援服務”的黨建品牌。在充分發揮共建單位專業性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同時,也能為共建單位提供一定的素材和資料的積累,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良性共建關系,讓在職黨員來社區一線報道不是一紙空談,更不是額外負擔,在職黨員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