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方興社區根據市、區的部署,立足于社區實際發展情況,著眼于“早”字,在2019年12月就謀劃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以塘西河居民區和新胡李居民區為試點先行,通過黨組織牽頭,物業公司具體實施、黨群骨干共同參與,逐步推開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一、宣傳教育無死角,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
方興社區黨委號召各黨支部通過組織轄區在冊黨員、在地黨員、志愿者、物業樓長等多方力量,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工作。
一是傳統+方式,鋪天蓋地。結合每個小區特色,設計符合小區實際情況的宣傳方案,線上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推送宣傳,線下通過擺臺、播放廣播、公共宣傳欄、電子顯示屏、電梯間等群眾易見到的區域設置垃圾分類宣傳海報、橫幅等相關內容;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宣傳活動,將垃圾分類宣傳融入小區開展的各類活動中,確保宣傳內容“到單元、入樓道、進家庭”,保證居民入耳入眼入心。
二是上門宣傳,不漏一戶。社區黨委邀請垃圾分類專業的老師,對居民區工作人員、物業人員、黨員、居民骨干、志愿者等開展針對性系統性的培訓,先讓“自己人”學會,再上門挨家挨戶做垃圾分類宣傳和教學。同時根據居民區特點,采取“見人就宣傳”的方式,居民出入時,志愿者、保安就會告知居民小區要實施垃圾分類,做到不漏一戶。
三是周周座談,答疑解惑。在宣傳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居民對于選址、分類情況不了解,有疑惑,針對這種情況,通過每周召開座談見面會的形式,答疑解惑。第一周邀請小區所有黨員,普及垃圾分類工作,讓黨員“頭雁”帶“群雁”,帶動家人和身邊的人了解垃圾分類;第二周邀請居民骨干和樓棟代表,對選址、分類等問題答疑解惑;第三周邀請廣大居民,通過輕松愉快話家常,讓居民知道垃圾分類實施的具體時間、投放形式以及如何參加垃圾分類志愿者等內容。通過幾周的座談會,給居民留下深刻印象。
二、撤桶并點我先行,開啟居民垃圾分類新風尚
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方興社區名門湖語小區和徽鹽世紀廣場小區分別于10月14日、10月31日先后撤除了小區垃圾桶,在早6點到9點,晚18點到21點,定時定點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
一是落實“三員”制度,保障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進行。招募垃圾分類志愿者21名,與物業人員一起成立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集中培訓。根據時間和能力,將志愿者隊伍分為“垃圾分類管理員”和“垃圾分類勸導員”,“管理員”負責垃圾分類破袋分揀分類,“勸導員”負責樓棟堅守勸導引導居民準確投放。同時,成立由塘西河支部負責人,網格管理員,物業負責人為主的“監督員”隊伍,負責日常巡查,監督居民垃圾正確投放,管理員及勸導員的工作開展正常。
二是落實“兩清”要求,確保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社區通過對接環衛中心和清運公司,安排垃圾清運車進行保障,按照每日兩次清,垃圾不過夜的要求,上午清運一次,下午清運一次,形成垃圾從居民家中分類后,成套完成分類清運程序。
三是落實“四化”服務,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性。一是聯系回收公司,采取電話預約上門收取可回收垃圾等方式,促進居民的可回收垃圾貨幣化。二是對于家里淘汰廢舊的家具家電等大件垃圾,要去物業上門無償服務清理清除,體現服務的便民化。三是對于腿腳不方便的老人等特殊群體,組織志愿者、“三員”上門提供人性化服務。四是實現垃圾的減量化。名門湖語小區實施垃圾分類前每日20-25桶垃圾,分類實施后廚余垃圾2桶,其他垃圾8-10桶,可回收垃圾2桶,比原來減少了近40%,名副其實地實現垃圾數量的減少。
三、黨建引領激動能,共建居民樂見的新家園
方興社區以全域黨建為抓手,一是通過找資源、跑資源、要資源,把轄區黨組織、物業、社會組織、社會企業、駐地單位各方力量全域整合,通過資源撬動和激發,共同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二是通過黨組織的號召,挖掘黨員力量,激發黨員爭當先鋒模范,探索建立垃圾分類黨員樓棟包聯制度、網格化管理制度,推動居民區、單位、個人落實相應責任,形成黨組織牽頭,部門聯動、轄區單位支撐、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三是樹立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是社區“新時尚”、社區治理服務“新名片”,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新路徑”定位,圍繞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做優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大環節”,探索實現垃圾分類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模式,努力將小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在方興社區,已經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不是簡單的舉手之勞,而是一個科學體系,是進一步樹立主人翁意識,放眼長遠,關注“門前雪”之外的“大環保”,是不糾結于垃圾分類的“小麻煩”,讓“麻煩事”變“分內事”,我們要讓垃圾分類成為新習慣、新風俗、新規矩,要從市場、法律、制度、宣傳等各方面入手,多措并舉、因地制宜攻克工作中的堵點、難點,要讓垃圾分類制度在各地順利建立推廣,使之成為日常生活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