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區域化運轉驅動力,瑞園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區域資源整合模式,形成了黨組織有力量、社區有溫情、居民有感情的治理新格局。
有陣地有活動。瑞園黨委將瑞園睦鄰生活管打造為聯系群眾的紐帶,不僅在服務上下功夫,更在凝聚群眾上花心思。堅持“黨”是引領,“群”是基礎,“服務”是宗旨的原則,將睦鄰生活館打造成集黨建宣傳、黨群服務、活動組織、資源互通為一體的黨群紅色陣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黨群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把黨員群眾吆喝起來、動員起來,把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出來,把黨群服務站建設成群眾愿去、愛去、常去的地方。瑞園睦鄰生活館約有2000m2,通過第三方托管運營,設有黨群服務站、老年學校、殘疾人庇護工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居民協商議事廳、閱覽室等空間,為把活動陣地用好用活,瑞園黨委公示管理制度,推選居民管理志愿者,實現居民自用自管,吸引居民主動走出家門,走進社區,拉近距離。
有黨員有服務。瑞園黨委注重基層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和樓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居民小區管理服務水平。黨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切實凝聚起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發展進步的強大合力,營造了“黨員進社區,服務在社區,奉獻在社區”的良好氛圍。
范慧明,一個退休老黨員,平日里喜歡舞蹈健身,每周抽出2天時間免費教授轄區養老院的老人們跳健身舞;60多歲的孫昌仙是瑞園小區5號樓的居民,同時也是一位老黨員,他平日積極參與小區活動,義務參加小區巡查和政策宣傳,有居民看到后將照片發至群內,群友紛紛點贊,積極學習;在職黨員王趙勇在疫情期間主動請戰,堅守在小區第一線,為居民測量體溫,幫助居家隔離人員和困難家庭送日常用品等。
有聯動有平臺。瑞園黨委打破社區治理主體參與壁壘,打通社區“兩委”、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主體間的合作通道,建立社區治理服務運行的協同化、多元化聯動機制,切實解決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實際問題。對居民提出的意見,大問題上報社區,小問題立即解決,力求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使社區凝聚力明顯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瑞園黨委將繼續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引導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把服務、組織、治理延伸到樓棟、到居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讓居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