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如何盡心服務小區居民,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成為不少單位的熱點話題。連日來,萬年埠街道機關第一黨支部全體黨員勇于擔當,嚴格遵循“社區疫情防控小程序核驗、業主體溫測量過關、公共區域消毒到位”三步走,嚴密做好每一個細節,實現機關支部黨員對全區城防控值守無盲區、全覆蓋,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防疫的堅強防線。
三方聯動,通過智能社區防疫系統,打造無接觸防疫“空間”
近日,包河區萬年埠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小程序開始以點試營,由機關第一黨支部牽頭對接,金斗社區居民最先共享數字化技術帶來的“無接觸式生活”。這款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疫情防控小程序,可以排查出群租戶,對復工企業和人員進行管控,居民可以對異常(線索)上報。小程序還可以協助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完成居民物資采購、復工證明、返程人員出入登記、每日健康打卡等工作。
輸入姓名、樓棟房間號、身份證、手機號和申請出入時間,小程序后臺會就會根據建立的數據庫自動核對是否是業主本人,物業只需掃碼和測量體溫后,便可放行。同時,注冊成功后,再次外出只需在小程序里填寫出門時間即可,有效地避免業主與工作人員接觸而引起的交叉感染。社區、物業、居民三方聯動,將人防+技防合力并用,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也為堅決打贏防疫阻擊戰做好科技防護。”
落實責任,根據業主體溫測量情況,當好居民入戶“守門員”
為全力做好街道轄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機關第一黨支部動員各社區全部力量,對轄區各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安排專人值守所有進出口,嚴格進行轄區外來人口登記排查,加強防控宣傳,當好居民入戶“守門員”。
“你好,你是小區業主嗎?請配合測量一下體溫。”志愿者拿起測溫儀對著業主的手腕進行測量,這一幕正發生在轄區各小區,每一個進入小區的業主都會被要求測量體溫,并被告知防疫知識。和其他小區一樣,萬年埠街道區域內,各小區早已封閉多余出入口,每個小區僅保持1個出入口,張貼溫馨提示,配置體溫計、酒精、口罩、手套,對每天確需出行的居民和車輛進行體溫測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體溫正常,一定要多喝水、開窗通風啊”、“有什么不舒服,比如發熱癥狀,要及時和我們聯系”......這是萬年埠街道機關第一黨支部黨員謝金晶上門隨訪時的一段對話。防疫工作剛開始,每天清晨,她和物業工作人員開始張貼宣傳海報,待居民起床后,她再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醒居民們少出門,不扎堆,勤洗手。截至目前,由機關第一黨支部牽頭包聯的小區,共張貼疫情防控公告300余份、溫馨提示宣傳標語120余幅,使用電子屏11塊,配備宣傳廣播22臺,設置疫情防控體溫監測點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點40余處。
自防自護,保障公共區域消毒到位,打好聯防聯控“組合拳”
治療一線在醫院,防控一線在基層。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機關第一黨支部加強黨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要求廣大黨員要牢記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他們頭戴小紅帽,系著“黨員志愿者”袖章,沒有隔離衣,沒有防護服,只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口罩,只有一支測溫槍和一瓶消毒水,但卻僅僅憑借血肉之軀和務實的行動為老百姓筑起了一道道抵擋疫情的防護墻。
黨員同志進駐各小區后,聯合社區干部、小區居民黨員,共同組建防疫突擊隊。在防疫突擊隊的帶領下,發動業主委員會、樓棟黨小組、黨員志愿隊共同組建防疫工作小分隊,承擔起小區疫情排查和宣傳協調的重任,發揮“紅色物業”的作用。通過明確各小區物業做到“封閉管理、出入管控、入戶排查、及時上報、全面消毒、防控宣傳”的總要求,打好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和自防自護“組合拳”,筑起一道堅固的疫情阻擊戰“防護墻”。
“從大年三十上午開始,我們接到全員上崗的消息,便紛紛來到各自包聯的社區,迅速從‘春節模式’轉變到‘應急模式’,配合物業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電梯間、樓道、所有進出小區的道閘,還有電梯按鈕 ,都用酒精消毒,公共區就用84消毒液噴灑,小區醒目位置還粘貼了防疫提醒通知。”街道機關第一黨支部書記畢小麗介紹,此項工作已持續多天,疫情防控開展以來,自己每天都要親自配制消毒液,督促物業單位做好人流密集公共區域、公廁、垃圾清運車輛的消毒殺菌,當好“疫情守門員、組織協調員、防控督導員”三員,實現疫情防控和衛生消殺全覆蓋,從源頭上遏制了疫情的傳播擴散,形成了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