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為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安街道有一群女黨員、巾幗志愿者主動請纓、沖鋒在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她們堅定信心、統一行動,為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貢獻巾幗力量。
三度變身的“別動隊”
她叫王世珍,是一名黨員,也是五里廟社區的計生專干。2016年7月安徽省受連日降雨,巢湖水位不斷抬升的影響,南淝河水位也一路攀升。為確保大堤安全,減輕一線防汛人員的負擔,王世珍和社區劉光娟等16名女黨員組建女子巡堤隊,積極參加,投身到抗洪救災工作中去。她們在大堤上巡查險情勸導居民,是南淝河畔“最美守壩人”,并榮獲當年度合肥市唯一一家“三八紅旗集體”榮譽。
2019年5月包河區啟動了五里廟片區整體改造項目,涉及1000余戶居民和5大市場,近80萬方的征遷面積。看著男同志們整日加班加點,社區的女同志們很是心疼,“敲墻搬磚我們不會,思想動員可是強項呀。”在社區黨委的組織下,王世珍和宇業勤、王汝梅、張輝、司開梅、李菁菁等14名小阿嫂變身為征遷娘子軍,分組負責7個組的征遷事宜。“小阿嫂幫幫團”在南淝河畔征遷一線奔波著,他們走村入戶、進店訪企,熱情地為征遷戶宣傳政策、復核面積、調解糾紛、義務搬家……用自己的汗水與執著盡心處理著涉遷事宜,唱響了“和美征遷”好聲音。
2020年春節,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年初一開始王世珍就和社區的劉光娟、朱仁芝、胡紫越、陳永秀等20多位社區女黨員和巾幗志愿者組成了一支“紅雁疫情服務隊”,投身于緊張的防控工作。入戶宣傳、排查疫情、填報信息、籌集物品、替隔離家庭代購物品、心理疏導……從初一開始,到現在半個月的時間,“紅雁疫情服務隊”的隊員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每天奮戰在轄區8個居民組和兩個小區的防控一線。
時間在變,“別動隊”的稱謂在變,但是始終不變的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們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隔離家庭的暖心“保姆”
她叫王紅云,是王大郢社區第一網格的網格員,主要負責王大郢新村、壩上街干貨市場以及另外的兩個老小區,涉及1000多個家庭,約四五千位居民。為了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王大郢社區的一群女黨員志愿者、計生信息員、居民志愿者等自發成立了一支“鏗鏘玫瑰志愿服務隊”。王紅云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們除了協助社區入戶排查,設宣傳臺等工作,每天穿梭在各小區及轄區居民組巡查勸導及播放疫情防控宣傳知識。大家還自費購買口罩,為沒有戴口罩外出的居民進行免費發放。王紅云每天還需要督促隔離家庭成員測量體溫一日兩次,要為隔離家庭代買米油蔬菜等生活用品。有的隔離家庭對于要在14天的觀察期內不能擅自出門無法理解,王紅云就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耐心的說服他們,讓明白疫情傳播的危害。
居家隔離不隔情,面對這些居民困難時刻,代購小分隊“雪中送炭”,給居民送去陣陣暖意。像王紅云這樣的暖心“保姆”,我們街道每個社區都有很多,比如朱崗社區的徐巧云與朱錫翠,自疫情開始以來,她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她們每天除了在小區門口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還要給隔離家庭送去各種物資,時刻保持聯系,關注隔離家庭需求,大家都叫她們“巧翠服務小分隊”。
在這次疫情中,老年人為易感、易重群體,獨居老人缺乏子女照料,更是需要關心關愛的特殊群體。針對這一情況,衛崗社區黨委將關愛社區獨居老人納入防疫重點工作,成立敬老愛老志愿服務隊伍,上門宣傳疫情知識,詢問有無發熱、咳嗽的癥狀,叮囑老人減少出門、勤洗手;發放聯系卡,時刻關注老人的日常生活;與獨居老人子女進行聯系,溝通老人生活情況,教育引導子女對老人常關心、常問候。
抗“疫”前線齊比肩的祖孫倆
她叫衛道珍,今年74歲,已到退休年齡的她“總是閑不住”,誰家有個事她都愛主動去幫忙,鄰里都夸她是個熱心腸。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她主動站出來,自發組成老黨員志愿服務宣傳隊,在轄區各居民組巡邏,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用她自己的話說:“以后有的是時間休息,現在正是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
衛道珍的孫女朱小娟是衛崗社區衛計辦的一名工作人員。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襲,她自覺向身邊的黨員看齊,主動請纓,申請加入到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主動擔負起來肥返肥人員的信息摸排、轄區的巡查等重任,用擔當詮釋責任,始終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除了衛道珍和朱小娟這樣的祖孫倆,在不畏艱難投身戰“疫”第一線,還涌現出了許多像尚萍王勇、許彩云王振、賈柱高文娟夫妻檔,張亞軍張凱悅姐妹花,周平周浩姐弟兵,她們舍小家為大家,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盡職履責、勇于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貼心的“娘家人”
她叫汪紅兵,是同安街道婦聯主席;她叫吳群英,是同安街道婦聯副主席。兩位都是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女黨員。從年三十開始她們就來到社區,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分別包聯一戶密接者。每天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樣,早早的來到社區,與志愿者們入戶宣傳、散發一封信、巡查勸導,勸導居民少出門、不要聚眾聊天,不信謠、不傳謠;另外還要與密接者每天電話聯系,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有無發燒、咳嗽等癥狀,對于密接者家里面缺啥少啥,汪紅兵和吳群英主動幫她們采購,讓他們安心在家隔離。有一個隔離者在14天隔離期解除之后,家里日常需要服用的藥品沒有了,但是不敢出門,考慮到對方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吳群英積極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聯系,自費幫她購買了藥品,又和汪紅兵兩人購買蔬菜等一些生活用品送上門給她。這位隔離戶感動的說她們是貼心的“娘家人”。
像汪紅兵、吳群英這樣的貼心“娘家人”還有很多,自街道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之后,街道機關和社區有700多位巾幗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加入到抗擊疫情的重任中, 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她們用堅定的信念和行動撐起了婦女“半邊天”。
這群女黨員、巾幗志愿者在家里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是兒媳,是奶奶,是孫女,可是在這場防控疫情的阻擊戰中,她們更是“女戰士”,擔任著突擊員、守門員、排查員、宣傳員、服務員,是我們最美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