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年,展望十四五,喜逢建黨100周年,在上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面對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黨委充分發揮“黨建融領”作用,用黨的建設作為“金鑰匙”解鎖每個發展關卡,完成了從“農區”到“景區”,從傳統鄉村到“半城半鄉”、“亦城亦鄉”的融合發展,立足“我為群眾辦實事”,讓黨史學習教育切實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服務成效,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辦身邊事,“走實”又“走心”
金葡萄社區作為大圩鎮首個新型城鄉融合型安置社區,涉及十一個村居民,實際入住2萬余人。多村群眾集中居住在一起,改變了大圩鎮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群眾生活面臨著“陽光下”向“月光下”的時間轉變,“地頭里”向“電梯里”的空間轉變,“面對面”向“鍵對鍵”的形式轉變,基層治理相應面臨新任務、新挑戰。

近日,大圩鎮金葡萄家園小區非機動車棚改造項目啟動,投入改造非機動車棚38處,每處非機動車棚配備1個智能充電樁,每個智能充電樁可同時容納30輛電動車充電,這樣可同時容納1000多輛電動車充電,有效緩解小區電動車充電資源不足和電動車上樓問題。
金葡萄家園小區共有非機動車5000余輛,一直以來,鎮黨委政府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完善非機動車輛管理,如設置露天充電樁、規劃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改造地下非機動車庫、組建“文明衛士”志愿巡邏隊等。智能充電樁落地后將配套安裝監控設施,保障居民財產安全。居民還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監控充電情況,在支付方式方面也同時兼顧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設置投幣支付和手機支付兩種。“下雨天不擔心車被淋,充電也更加安全方便,黨委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這一舉措讓小區居民連連稱贊。
做實服務,創新又“暖心”
走進位于金葡萄家園商業街的大圩鎮為民服務中心,大廳潔凈明亮,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著每一位前來辦事的居民,十五個村的公共事務都能在這里統一辦理。“太方便了!以前辦事往村委會跑,路遠不說,還沒公交車,現在抬抬腳就到了,”一位來辦事的大爺喜笑顏開地說。
2020年2月24日,大圩鎮為民服務中心試運行,安徽省首家鎮村融合便民服務大廳的正式落地,實現鎮村一體化辦公,將群眾辦事距離“由7公里縮短至70米”。為了創新城鄉融合型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大圩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邀請專家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和要求,對工作人員統一開展培訓,設置黨員先鋒示范崗,讓每名黨員、每名工作人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踐落實到服務群眾的每個工作細節中,讓群眾感受到的服務“標準化、可預期”。
截至2021年5月底,共辦理業務3600多件,服務群眾19000人次。群眾認可的背后,是在黨建融合引領下,大圩鎮黨委政府整合職能部門和各村服務資源,主動適應全鎮大部分居民集中安置的新時期城鎮化發展現狀,把群眾切身感受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試金石”,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城鄉融合,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黨群骨干當家人,基層治理領頭雁。在“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中,金葡萄社區的樓棟黨小組長和樓長們從“村民骨干”成長為“治理頭雁”,始終是“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協商共治”的忠實踐行者。大家通過主題黨日活動系統了解大圩發展規劃,感受鄉村振興的蝶變。“科技發展讓我感到震撼。回憶過去,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更加感恩黨,是黨讓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葡萄社區樓棟黨小組組長程經章說。而大圩鎮選調生圩實黨支部,不做孤傲的“雄鷹”,爭當與村民家常情深的“鴻雁”,行走在田間地頭深入調研,從不同角度拓展鄉村振興發展思路。

黨員學習教育的“練武場”,農民培訓增收的“金窩窩”,群眾因趣結緣的“睦鄰園”,針對群眾集中安置現狀,鎮黨委因地制宜建設金葡萄遠教文化廣場,包河區遠程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啟動儀式在大圩鎮黨委黨校舉辦,廣大黨員干部和種植戶通過廣場大屏觀看直播,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產業,大圩葡萄攀上“云端”。該站點2020年同時獲得省級、市級示范終端站點稱號,2021年成為合肥市首個“戲曲文化共建基地”,紅色戲曲讓黨史從書本里“活”起來。
黨建引領新興產業發展,集群發力構建全域黨建格局,以濱湖卓越城黨建聯盟為載體,充分發揮“金牌店小二”服務功能,把高質量黨課送到企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黨員宣講團進企業,舉辦紅色讀書會、線上重走長征路等活動,讓黨建嵌入經濟社會“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