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墩街道濱湖惠園社區黨支部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結合實際,開創了“家門口”的3D就業空間,多平臺、多渠道、多維度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訂制式”立體就業服務。
發揮三大作用 摸清“底數”
社區充分利用就業信息宣傳欄、就業QQ群、微信群等對上級下達的就業新政策和空崗信息進行宣傳和發布,使轄區居民能在第一時間收到信息。同時充分發揮就業聯絡員、黨員志愿者與小區網格員的作用,成立就業宣傳小分隊、聯合轄區單位打造資源“共享圈”、為重點人群提供貼心的全維度就業服務。就業宣傳小分隊對在勞動力范圍內人員進行摸底調查,目前登記社區勞動年齡范圍內“兩有”人員3785人,已就業3723人,失業62人。通過摸底調查,社區對轄區人員結構有了深入了解,對引導居民就業起到良好作用。
做好四心服務 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對咨詢及辦理就業優惠政策的居民,社區做到“用心、熱心、細心、耐心”服務。同時為其提供求職登記、職業推薦、跟蹤反饋等服務。今年以來,為31個單位發布了招聘信息61條,申報各項就業優惠政策210人,其中公益性崗位安置30人,申辦靈活就業社保補貼15人,申辦小額貸款1人,申辦自主創業補貼7人,低保就業補貼7人。
多渠道助力 提供“家門口”就業服務
無論是應屆大學生還是下崗失業人員,就業事關每一個人。23歲的小蔣,2021年6月畢業于馬鞍山一所專科學校,經過社區就業工作人員入戶了解,社區有針對性地為她幾次推送教育崗位信息,推薦工作并宣傳優惠政策。這個女孩目前已進入轄區翰林教育培訓機構實習,成了一名準培訓機構老師,實習期的月收入為2000元,教育機構負責人表示通過實習期考核將簽訂勞動就業合同,基本工資也將提升至3500元。
而41歲的王大姐要照顧在合肥四十六中就讀初二的孩子,同時由于年齡較大想找一份合意的工作很難,再加上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各種條件制約她工作的地點不能離家太遠。社區在了解情況后主動給她提供了與辦公軟件操作相關的技能培訓,并就近推薦她到轄區春暉園小區物業公司從事客服工作,讓她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既能照顧家又能賺錢貼補家用的工作,減輕了她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