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徽昌苑的居民徐先生有點煩心,原來該棟樓西門有部分店面夜間油煙和噪音過大,影響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于是徐先生將該問題反映給網格 “紅鄰益”黨群服務站。很快,經過四方聯席會處理和協商,徐先生所在樓棟的問題得到了及時的處理。
近年來,濱湖世紀社區昌貴網格黨委打造“紅鄰益”品牌,將黨建的旗幟延伸到小區、居民身邊,打造小區里的紅色堡壘,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水平,夯實和美根基。徐先生的例子只是昌貴網格黨支部開展小區治理的一個縮影。
居民需求,催生黨群共治理鄰里平臺。
濱湖世紀社區昌貴網格成立于2013年6月,盡管只有兩個住宅小區,卻擁有7000多戶、1.92萬居民。“剛開始我們面臨著流動人口居多、居民訴求元多,網格員卻只有七八個人的困境。” 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昌貴網格黨委書記王曉前感慨良多,做好轄區居民的“貼身服務”,網格必須充分發揮組織陣地、政策宣傳、便民服務、矛盾化解等職能作用,打通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里”。
如何破題服務“最后一公里”?黨建引領是關鍵。昌貴網格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策要求,按照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提出的 “一張網、一群雁、一盤棋、一個家 ” 四個一明確標準,打造出“紅鄰益”黨建服務站。
其實從字面解釋,‘紅’代表黨的組織和黨員,是黨建的元素;‘鄰’是指鄰居、鄰里關系;‘益’是公益行動合起來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黨建引領下小區黨群參與治理、鄰里開展公益行動的平臺。“紅鄰益 ”品牌雛形最初在徽貴苑開啟,目標是將黨的旗幟、陣地、組織、工作以居民可知、可感、可參與的實體形式延伸到小區、居民身邊,按照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標準打造小區里的“紅色堡壘”,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水平,夯實和美根基。
推動紅色領航建設,真心為民辦實事。
今年 3月30日,對于徽貴苑 80 歲的王奶奶和老伴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網格黨黨委和福頤愛心隊志愿者的幫助下,老兩口正式入駐老年護理院,從此可以安度晚年了。
王奶奶和老伴兒都是企業退休職工,唯一的女兒已移居國外。由于身體不好,王奶奶伴有腎炎和風濕性關節炎,今年 1月還做了人工置換膝關節手術,社區干部和志愿者曾多次到其家中對其提供幫助,但是常年無子女在身邊照顧生活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兩口而言,生活仍舊處于非常窘迫的狀態;其女兒也想給父母找到合適的養老機構,然而卻身在國外無法實現。
在日常巡查中,網格巡查自治小分隊了解到王奶奶一家的情況后決定,“那就給兩個老人家找一家養老護理院吧,既解決老人家照顧之憂,也解決了其女兒長期的心病。”由昌貴網格黨總支協助多方力量,多處奔走咨詢,最終與合肥振亞老年護理院溝通協商,簽署協議后為其辦理了入住手續,從此,兩位的無人照顧等一系列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聚攏力量,推動小區治理走上新臺階。
“其實,王奶奶的問題只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普通的一個案例,在網格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掌握到許多居民群眾有在小區就近活動、就近參與治理服務的需求,這些都迫切需要我們‘紅鄰益’黨建服務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今年在開展 “三訪一加強”走訪調研活動中,昌貴網格黨委再次收集到小區黨員群眾,特別是樓棟黨小組長、社會組織負責人普遍反映小區里沒有組織活動陣地和標識,小區支部旗幟影響沒有在小區、居民身邊突顯出來,迫切要求有屬于小區的黨建微陣地和就近為居民解決煩心事的工作載體。“讓網格的黨組織和各類自治組織、社會組織能夠依托這個平臺參與治理、提供服務,讓我們居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服務就在跟前。”昌貴網格黨委書記王曉前說到。
黨群服務站建設,不是一建了之,“紅鄰益 ”需要更加注重功能發揮、實際效果。 未來,昌貴網格黨委將以“紅鄰益 ”為引擎,吸納更多的黨員骨干、熱心群眾參與其中,將基層黨的組織、陣地和工作全面扎進小區、樓棟,一線收集需求、訴求,一線解決矛盾問題、一線組織各類服務活動,凝聚黨員、贏取民心,真正筑牢組織堡壘,增強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