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全隱患”到全面改造,解決居民“心頭患”;從坑洼不平到煥然一新,修繕社區道路“攔路虎”;從破舊落伍到“眼前一亮”,老舊小區改造指日可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為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當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包河區望湖街道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居民身邊事入手,幫助群眾解決一批“急難愁盼”的問題,切實解決居民的煩心事,讓“難事兒”不難。
一是奏響“交響曲”,想群眾之所想。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望湖街道聚焦群眾的“所思所想”,緊盯群眾的“所憂所盼”,精準發力,靶向發力,真正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
1、燃氣管道改造,助力居民用氣安全
王衛社區主動與合肥燃氣集團管網運行公司對接望湖北苑小區燃氣管道改造事宜,推進改造工程有序進行,確保小區居民用氣安全。
王衛社區望湖北苑小區燃氣管網從建造以來一直是鋁塑管存在安全隱患,為保障小區居民用氣安全,急需推進改造工作。社區組織相關人員,全程對管道改造進行監督,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以及施工時間同施工方積極對接溝通,確保燃氣改造工作順利、有序進行。王衛社區始終將居民群眾關心、擔憂的事情放在心上,發揮基層黨組織“吹哨”報到機制,引導各方隊伍參與到小區治理中來。
2、加裝“神器” ,禁止電動車“上樓”出新招
電動車無序停放、違規充電等現象是很多小區面臨的難題,有的小區樓道儼然成了電動車專用的“停車場”,堵塞消防通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頻頻整治,但是收效甚微。
5月12日,沁心湖社區民航家園小區在各方努力下,在小區電梯內安裝電動車報警系統,安裝該套系統后,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轎廂,就會發出語音播報,提醒轎廂內人員將車輛推離,同時電梯門也無法關閉,電梯停止運行,從源頭上杜絕了小區高層住宅電動車上樓的安全隱患。
二是奏響“主題曲”,急群眾之所急。
民生無小事,點滴暖人心,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望湖街道各社區堅持從群眾利益出發,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在學習教育中激發出的熱情轉化為解決好民生關注熱點的生動實踐。
1、居民事無小事,地面修繕一新暖人心
望湖社區福桂苑居民反映,福桂苑小區東門廣場和18棟前便民道路由于汽車常年輾軋,導致路面坑洼不平、磚頭松動、易積臟水,一到雨雪天氣,從此道路上經過就會濺一身泥水,希望能將這兩處地面重新修繕。
接到居民的這一訴求,福桂苑網格黨支部立即與物業展開溝通,對整個園區的路面進行排查,最終統計出需要維修的路面共三處,隨即,網格黨支部、居民代表、業委會、物業立即召開協商議事會商議具體事項,制定修整方案,對三處路面鋪設了新磚,進行了修整。
2、炎炎夏日,緊急搶修為居民送去“及時電”
6月14日下午,王衛社區中興小區1幢1單元三樓和四樓所有住戶家里都突然停電了。當日下午4點30分,和瑞華府網格長崔先芝接到中興小區居民來電。“現在天氣炎熱家里老人都經受不住,麻煩你們趕快過來看看”,居民在電話里,語氣焦急。
接到居民反映情況后,社區第一時間安排人員排查后查明中興小區部分住戶停電的主要原因是三樓四樓線路老化所致。最終,在社區多位工作人員的努力和居民們的幫助下,終于將中興小區受損電路全部更換完畢,使得供電恢復正常,在當日天黑前居民們已經能夠正常用電。
三是奏響“協奏曲”,解居民之所困。
一件件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舉措得到落實,使居民們切實感受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實效。
1、老舊小區改造,讓幸福在居民家門口“升級”
盛大社區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居住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指導思想,積極推動德馨府小區整體維修項目,目前該小區已納入2021年合肥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相關工作正有條不紊的展開。涉及德馨府小區17幢房屋,約188175.8平方米。居民住宅1500套,常住人口約5500人。該小區于2013年12月回遷入住。施工方進場后將進行屋面防水及衛生間防水整改、地下車庫整改、外墻保溫整改、公共設施維修、提升等工作,切實為民辦實事。
2、公共設施“升級”,讓監控“眼睛”更亮
望湖社區望湖嘉苑小區建成已有10余年,基礎性設施老化,前期建造的監控為模擬信號,像素差,監控效果不好。望湖嘉苑網格黨支部了解到此情況后,積極與物業多次溝通協調,開始研究對小區監控設備進行重新換裝。經現場勘查,最終確定了180個點位,涉及到園區道路、公共區域、各樓棟單元及所有電梯,基本確保無監控死角。
堅守群眾立場,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走進群眾心里,做好點滴小事,真情服務溫暖民心。下一步,望湖街道將繼續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做實做細,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解決實際問題貫穿到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