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民需、順民意 , 街坊鄰居一起交流意見、暢談想法 , 讓居民事,自己說了算 …… 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觀湖網格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打造 “三位一體”議事協商平臺,主動回應和處理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真正把治理落實到細枝末節,實現了“小區事,大家”,小區治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讓組織觸角延伸到居民身邊。
網格黨建的目標是什么?“說白了,就是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網格黨總支書記江娜眼里,切實地解決居民群眾關心的實事才是網格管理、建設的根本宗旨。
作為濱湖世紀社區八個網格之一的觀湖網格(觀湖苑)位于濱湖啟動區核心區域,常住人口 1.2 萬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居住密集變大,管理難度也與日俱增。觀湖苑某棟 2 單元一樓大廳內側的天井長期以來環境陰暗潮濕、臟亂不堪,加之頂層住戶往天井內亂扔亂丟垃圾,臭氣熏天,居民苦不堪言。同住該單元的熱心居民儲玉娥看在心里、急在心頭,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得知小區里有議事協商平臺后,儲大姐向網格黨總支提交了問題。很快,黨總支召集各方力量參與議事后,問題得到解決。
江娜介紹說,“三位一體”議事協商平臺就是為小區議事而打造的平臺,是小區治理模式的創新做法,在網格黨總支引領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通過該平臺,集聚多方力量多元共治,激活了社區資源。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各方潛能,便于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點,真正實現了小區共商、共建、共享的大治理格局
注重解決,將問題矛盾化解到群眾心里。
就在不久前,觀湖 C 網格網格員陳琳在巡查中發現,小區地面車棚和機動車停車位上壘放了一堆又一堆的滿是灰塵長期不用的非機動車,均為廢棄的“僵尸車”不僅占用了公共停車資源,影響小區的環境衛生,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在第一時間報到了網格后,網格黨總支利用“三位一體”議事協商平臺,立即組織召開了由派出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以及居民代表參加的處置聯席會。
會上,大家各抒己見,就僵尸車處置問題拿對策,很快并就問題解決形成了共識。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努力,小區僵尸車問題最終圓滿解決,小區環境面貌得到提升,居民的文明意識也得到增強。
“其實,解決僵尸車問題只是通過議事協商平臺化解群眾矛盾的冰山一角。切實掌握群眾訴求,聚焦問題抓整改,將問題解決在群眾身邊、矛盾化解在一線已成為我們網格的常態。”江娜表示,自今年以來,觀湖苑小區通過該平臺成功解決了幼兒園門前路面及環境提升工程、小區南門景觀水池修建工程以及小區機車停車位搖號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
協商議事,讓小區治理難題更易破解。
“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讓居民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站在小區全局和全體業主的高度開誠布公地就事論事,真正體現了“小區是我家,維護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
“盡管有時大家的看法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維護和建設好大家共同的家園,為廣大業主及住戶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江娜表示,自設立“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以來,觀湖網格廣泛挖掘培養退休老黨員、社會組織帶頭人、樓組長、業委會骨干等,建立“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的協商隊伍,目前共計挖掘小區協商能人 38 人。
目前,議事機制已形成百姓提事、組織審事、民主議事、集體決事、協同辦事、公眾評事的“六事工作法”。事成后還在小區公示欄公開協商成果圖片、邀請居民體驗協商成果,提升協商成果的知曉率。通過協商議事,觀湖苑小區先后建設了 9 處車棚、15 處充電樁,處置僵尸電動車 200 余輛、開展了地面車位公開搖號等工作,調解居民各類矛盾糾紛 63 件,調解成功率達到 98%,治理成效惠及了全體居民。
通過黨建引領,開展 “三位一體”議事協商,延伸了黨建觸角,夯實了小區治理根基。同時,也打通了自治脈絡,提升了小區治理水平,確切讓小區的治理難題得到真正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