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矛盾不上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近年來,沁心湖社區黨委按照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區委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要求,聚力推進“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協商共治”,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樓棟長吹哨,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蔣大姐,多虧你平時對我父親多加照顧,他身體不好,我又在外面,不能及時回來,謝謝您!”“我們單元的樓棟長就是好,有什么問題找他就對啦!”這些質樸的話語常常出現在沁心湖社區各網格的單元微信群,這是樓棟和親,小區和美的真實寫照。社區將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小區、覆蓋到樓棟,建立了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格局。
小區實行樓棟長全覆蓋,主要圍繞鄰里矛盾糾紛化解、黨的政策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等方面當好居民的“管理員、宣傳員、組織員、信息員、調解員”。樓上住戶空調外機漏水困擾居民生活,樓棟長幫忙協調處理;空巢老人突發腦梗,樓棟長和熱心鄰居幫忙電話聯系120,讓老人轉危為安……
截至目前,已推選沁心湖小區樓棟長109名,通過樓棟自治,吸納百余名小區黨員志愿者參與到和美社區建設中來,開展“八個到家”服務活動200余次。
網格議事,把問題解決在小區范圍
聚焦轄區居民反映的突出問題,網格黨支部、物業、業委會收集民意,建立“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明確議事范圍,定期召開網格議事協商會,協調辦好“短平快”的民生微實事,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家門口、力量凝聚在家門口。
每月,沁心湖社區7個網格根據反映事項輕重緩急召開議事協商“半月談”,突出矛盾主體,找出意見問題癥結,協調解決居民關心的熱點事務,比如:高空拋物、建立電動車路面充電樁、小區大門臺階維修、增添健身器材等等,讓“議事堂”成為議民智、解民憂的“鄰里之家”。民航家園小區建成已有十多年之久,小區東門的木質臺階經過風吹雨淋、坑洼不平,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既影響美觀,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小小的臺階成為了小區的“老大難”。黨支部在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后,聯系小區物業負責人、業委會主任多次召開“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會,明確責任,積極協調,最后將木制臺階進行維修更換,換成防滑的大理石臺階,解決居民的出行安全問題,居民們也紛紛點贊叫好。
“四員一律”,化解難題多元共治
小區里的問題有地方解決了,那居民自己的法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家父親前兩天在養老院受傷了,該怎么辦,找誰賠付?”“樓下商戶噪音擾民,該怎么辦,有沒有什么法律途徑解決?”
社區打造“四員一律”進網格服務工作站點,將法官、檢察官、司法調解員、民警、律師的信息統一制作公示牌進行公示,方便群眾了解。居民有法律問題需要求助,網格長在了解情況后,主動對接在固定時間召開“四員一律”會議,讓專業的司法人員幫助解決,真正做到將政法力量下沉到基層,打造預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截至目前,社區共幫助居民有效調解糾紛3起,真正做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實實在在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小區張女士反映樓下商戶噪音擾民問題,因商戶開展活動的房間正對張女士孩子臥室,影響休息。一家人也多次嘗試到門店與店內工作人員溝通,店內人員承諾在不影響休息的情況下開展業務,但發現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情況依舊。社區積極開展“四員一律”進網格活動,召集審判員、檢察員、警員、司法助理員、律師進網格召開矛盾糾紛調解會。對于雙方矛盾產生的分歧,法官與律師向雙方當事人介紹了相關法律政策,協商后商戶負責人承諾改變開展活動房間的功能使用,并在房間窗戶安裝隔音條,張女士表示滿意,雙方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