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困。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望湖街道王衛社區黨委堅持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出發,用情用心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老舊小區改造、回遷安置、疫苗接種、志愿服務,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實際成效,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建引領辦好百件暖心事
為深入貫徹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生根”,王衛社區黨委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服務陣地,著眼于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清單化、項目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增強老人的娛樂活動,實現老有所樂,望湖北苑網格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辟老年活動室,每周固定時間播放廬劇。通過鏈接轄區優質資源,發掘社區手藝達人,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各項便民服務活動。居民志愿者寧粹霞利用所學手藝,每月定期為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開展“一元理發”;居民骨干汪文艷為社區居民免費磨刀磨剪子;康美公益志愿服務隊開展為民辦實事服務項目,為轄區居民提供志愿服務,以服務聚民意、暖民心。
同時,王衛社區以黨群家訪為手段,收集民情民意,邁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列出“需求清單”;整合轄區內外部資源,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確定“服務清單”;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主題,引導黨員、社會組織申請微公益項目,打造“項目清單”;定期組織志愿者、社會組織開展工作例會,匯報居民需求落實情況,建立“落實清單”。通過四份清單,王衛社區以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共同建設的理念開展社區各項工作,切實提高居民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助推基層治理。
多方參與 解決居民煩心事
最近,家住望湖北苑的張大哥逢人就說社區好,原來社區為他解決了一件煩心事。張大哥住的單元樓道經常被堆放雜物,但自己上門溝通后一直無果。樓棟長吳傳倉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聯絡社區,組織志愿者實地了解情況對相關信息進行登記反饋,并組織網格員與物業多方上門一起勸導,最終將堆放的垃圾清理干凈,保障了樓道衛生和居民安全。
“望湖北苑是回遷小區,鄰里關系既熟悉又復雜,這也導致樓棟的安全、衛生較難管理,因此我們呼吁本小區居民開展自查行動,并號召小區內有 ‘威望’的老黨員組建志愿服務隊,通過熟人溝通方式改善樓棟環境。”實創公益社工王靜說到。在望湖北苑小區,五星志愿服務隊的黨員志愿者會定期開展巡查,并在社區的推動下,建立巡查管理機制。通過居民反饋、實地了解、多方整改、居民監督等系列流程,規范化開展社區巡查活動,提升居民幸福感、滿意感、安全感。
黨員帶頭 做鄰里貼心人
“丁奶奶,電風扇的插頭有些老化了,你最近先不要使用,下次你在家的時候我們和專業的師傅一起過來修理”。居民家中,情暖桑榆微公益項目負責人陳增芳認真檢查獨居老人的電器和線路安全,針對發現的問題登記在冊對接相關志愿者及時檢修。“我們社區有很多的團隊,以前都是單打獨斗,現在社區經常把我們召集在一起開會交流,熟悉之后大家都會合作開展志愿服務,力求1+1>2。”
為貫徹合肥市“1+8”系列文件精神,落實望湖街道“鄰聚力”工程,王衛社區聚焦“組織進樓 服務進家”常態化開展八個到家服務。家住好第坊小區3棟的丁奶奶和程爺爺就是服務的受益對象。程爺爺今年85歲,因為年齡增長出行開始不便。在黨群家訪中,樓棟長及時對接志愿服務隊為程爺爺身體健康進行評估,建立老年檔案。并定期為像程爺爺一樣的老人提供上門理發、義診、家庭護理等服務,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便民服務。
社校合力暖心護學筑平安
“小朋友們,手牽手一起走,多注意周邊的車輛……”在銀杏苑小學門口,無論刮風下雨、寒來暑往,你都能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站在交通路口,有條不紊的組織學生安全過馬路。“看到一張張開心的笑臉,看到孩子們都能安全上下學對我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銀小志愿服務隊負責人陳石發說道。
銀杏苑小學周邊交通復雜,孩子們上下學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家住銀杏苑的萬榮華和陳石發為解決這一困擾,先后組建并擴大志愿服務隊,聯動社區和學校合作開展護學行動,保障學生上下學安全,最大限度的解決家長后顧之憂,將為民辦實事深入學校。同時,在暑假期間重點關注“兒童安全教育”,邀請專業團隊為學生及家長開展防溺水宣傳、急救知識講座等主題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救互救能力,度過一個安全暑假;極力推動社區和學校聯動,讓學生有機會參與社區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了解他們居住的小區,度過一個充實暑假。
件件是實事,事事都辦實,一直是望湖街道王衛社區工作的落腳點。下一步,望湖街道王衛社區還將在現有基礎上多措并舉,深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實踐活動,力求把群眾關心的“問題清單”變成 “幸福賬單”,把黨史學習教育和為民服務結合在一起,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奮斗,努力建設和美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