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鎮入選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鄉村治理示范創建單位名單中。近年來,大圩鎮搶抓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機遇,立足半城半鄉、亦工亦農的鎮情實際,堅持黨建引領,縱深推進村社融合,聚力實現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成為合肥市第二批“五社聯動”示范點、安徽省第二批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安徽省“數字鄉村”試點鄉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等國家級榮譽18項。大圩鎮堅持把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作為“第一工程”扛牢抓實,在人、財、物投入方面優先保障。
完善制度建機制。探索建立鎮級社會治理“1+2+x”管理體系,即黨政班子會議定期召開鄉村治理專題研討會,明確圩區環境提升、智慧社區建設、政務服務標準化等中心工作思路;成立鎮村兩級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細化職責抓落實;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吹哨報到。
做實網格強基礎。2017年,大圩鎮建成全市最大回遷安置小區,1.6萬農民集中居住金葡萄家園,白天下田干活,晚上城市生活。群眾在哪,社會治理重心就在哪。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進專業團隊,開展“和美”項目45個,強化“五社聯動”,縱深推進“紅色領航 和美小區”建設,劃分3個大網格,細化15個單元網格,選優配強樓棟長79名,動員黨員413名,挖掘樓棟志愿者874名,開展志愿活動1200余場,服務群眾近3萬人次。
打造體系建格局。組建金葡萄社區“居民自治委員會”“工作協商委員會”和“道德評議委員會”,支持和幫助居民群眾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構建起“社區—網格—樓棟—示范戶”四級黨組織體系,全面推進“五好樓棟”建設,實現組織進樓,服務到家。完善村級組織建設,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圈”。堅持合法合理、公開透明、規范有序、便民高效的原則,制定公開公共服務清單和公共服務指南,動態梳理鎮級權責清單140項。持續加強政務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健全信息實時推送和對外發布制度。成立為民服務中心平臺。聚力解決群眾辦事距離遠、花費時間長等問題,高標準建設1400㎡標準化、智能化、便民化一站式服務中心,創新實施鎮窗口部門與15個行政村一體化辦公,106個事項一站式辦理。由鎮村“兩頭跑”,變為一窗受理,一次辦好。辦事空間距離由最遠7000米縮短至最近70米。建立“民生事項人大票決”平臺。創新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全鎮80%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用于民生事業,居民幸福既有“溫度”更有“質感”。3000平方米金葡萄文化廣場建成投入使用,群眾文化活動欣欣向榮。社區養老工作推深做實,榮獲安徽省第二批智慧養老示范工程、第三批安徽省醫養結合示范創建單位兩項省級榮譽。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監督,全力推進村級“小微權力”陽光運行,落細落實“權力清單”,織密織牢鎮村兩級監督網絡,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強化隊伍建設,增強監督“軟實力”。健全完善“班子成員齊抓共管,一崗雙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制,積極發揮村級紀檢委員、監督委員、“微腐敗”巡查員齊抓共管工作機制,配備專職監察人員1名。設立鎮級公共法律服務站1個,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15個,專職律師2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人員18名,實現鎮村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
完善制度建設,夯實監督“硬支撐”。不斷完善和拓展“四議兩公開”“一評兩監督”制度,出臺《村公共事務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建立村級權利運行常態化監管制度,保障黨務、村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化和規范化,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
暢通監督渠道,延伸監督“觸角”。發揮“互聯網+陽光村務”微權監督服務平臺和村務公開欄作用,完善線上線下村務監督機制,加強群眾有效監督。強化社會治理效果轉化,構建實現共治共享的體制機制,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鎮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著力推動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推進鎮、村居兩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推動多元矛盾糾紛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推動下轄各行政村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連續10年獲評全國文明鎮。平安建設鞏固提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推進,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快建設,成為省級無邪教示范鄉鎮、市級人民滿意信訪窗口單位、市維護穩定工作先進集體,連續14年獲評全市平安鄉鎮。文明風尚蔚然形成。整合打造“8+X”教學基地,全區首家鎮級黨校揭牌成立,精心策劃《東大圩》融媒體宣傳欄目,依托圩美實踐理論宣講團,開展理論宣講40余場。選樹中國好人2人、省級好人2人、省級道德模范1人。其中,大圩鎮工人陸忠靜榮獲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