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黨委積極探索以“網格+黨員+群眾”的基層治理模式,在各“小網格”內,激發黨員與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共建共治積極性,深入推動樓棟 " 微 " 治理,進一步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心貼心,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微協調,鄰里服務解難題
在瓊臨網格,一有麻煩事居民們就會想到“瓊臨大姐”。“瓊臨大姐”是以退休老黨員吳宗惠為主要組織者,由數名樓棟黨員、熱心居民等志愿者組成的志愿服務組織。“瓊臨大姐”積極搭建“瓊臨大姐議事會”居民議事平臺,以民意為導向,實行民事民議、民事民決,多方參與、多元共治,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基建改造、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的落實落地。
瓊臨網格服務著將近一萬戶居民,居民們來自五湖四海,鄰里之間、居民與物業之間發生口角摩擦是常有的事。上半年,瓊臨網格內臨濱苑小區因為停車位缺乏問題,居民與物業發生了好幾次沖突。居民張先生因為在小區外停車造成了不少損失,反復要求物業提供停車位,卻因場地規劃屢次被拒絕。了解居民困難后,8月份,“瓊臨大姐”、瓊臨網格黨總支、居委會、物業公司、臨濱苑12棟黨小組、居民代表召開“瓊臨大姐議事會”,共同協商通過樓棟非機動車停車位改造方案,為臨濱苑小區12棟增加4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
2021年以來,“瓊臨大姐議事會”有效解決了小區涼亭亂搭建整改、瓊林苑小區建筑垃圾池改造、非機動車停車位改造等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20余件,商定線上線下公益活動方案30余件,讓黨員紅色志愿精神在社區治理創新工作中起到有效推動作用,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微治理,鄰居“鎮長”護安全
“張大姐,您家的紙盒可不能放在樓道,一旦發生火災,整個樓棟都要遭殃!”今年已經69歲的周化連正在清華園進行巡查。
周化連原來是一名鄉鎮鎮長,如今,他的身份是一名退休老黨員,也是濱湖世紀社區清華園小區“愛之家”安全巡邏隊隊長,小區居民都親切地喊他“周叔”。每個月,周化連都要帶著“愛之家”巡查隊的隊員們在小區巡查,主要查看小區公共設施損壞情況、排查安全隱患。巡查中,周化連始終保持著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老鎮長作風,就在年初,他和巡查隊其他成員們聯合派出所共同避免了清華園小區5棟的一場火災事故。如今說起樓棟黨小組長周化連,清華園的不少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贊道:“周叔就是咱們樓棟‘110’”。
“愛之家”巡查隊只是清楓網格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清楓網格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員的志愿服務精神,創立了金點子議事堂等多個公益項目,承擔樓棟 "110" 職責,打造 24 小時的居民響應熱線,完善社區 " 大 " 治理。
微服務,“榜樣力量”傳愛心
身穿紅馬甲、手拿慢行小紅旗……一大早,家住在濱湖和園的老黨員黃業祖在屯小濱湖校區門口,用手中飄揚的小紅旗提醒著過往的車輛減速慢行,耐心引導學生安全有序通過馬路,用自己的身體為學子筑起安全線,護送學子踏上安全回家路。
屯溪路小學濱湖校區距離和園小區只有500米左右的距離,然而這段孩子們上下學的路 卻經過天山路與長沙路交口,來往車輛較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于是,黃業祖老人與身邊的退休老人商量著,組織成一支志愿服務隊,一起為孩子們護學,如今,他們已堅持了長達6年多時間,共護學2800多次。
每天“小網格”中都裝滿了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但“小事”不解決就會成為基層治理的“大問題”。每天,濱湖世紀社區數千名黨員骨干用志愿服務精神感染著身邊的群眾,帶動群眾一起突破基層治理“難點”,消除群眾心中的“痛點”,實現居民生活的“幸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