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區環境衛生比過去看上去舒心多啦!小區原來外圍亂堆雜物的現象幾乎沒有了,樓棟里的雜物也清理干凈了,這次社區真是下了不少功夫為咱們居民干實事。”看到惠園小區環境整治后實實在在的效果,惠園小區居民魏聲峰開心地說。煙墩街道濱湖惠園社區“兩委”換屆后,迅速開啟“實干模式”,始終堅持群眾需求和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開門一件事”撬動“服務大干事”。
開展“問需于民”大走訪,“開門一件事”有了準度
群眾所需要的,就是我們工作發力的方向。新當選社區“兩委”成員通過召開黨群座談會、深入網格包片入戶走訪、“和美小區”樓棟微信群等征集群眾需求清單,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以“民聲”定事項,經社區“兩委”集中討論,最終確定14項“開門一件事”服務清單,涉及保障房小區綠化改造提升、小區非機動車停車難充電難、小區樓道環境衛生整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空間改造提升、文明養寵、高空拋物等事項。同時,針對轄區居民入住率高,群眾利益訴求多元的特點,社區黨組織召開“黨群座談會”,傾聽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并充分運用包河區“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成果,整合黨群服務陣地資源,創立了全區首個“四級遞進”訴前多元矛盾化解“惠解憂”工作室和全區首批“有事好商量”議事廳示范點,讓居民群眾有“苦”有地“訴”,有“難”有人“解”,社區治理類市長熱線投訴率同比下降了40%。通過“問需于民”實施“開門一件事”,在工作推進落實上更加精準,居民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也有了顯著提高。
簽訂“領辦任務書”,“開門一件事”有了熱度
新任社區“兩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梳理出一批居民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事項,內容涉及社區黨建、基層治理、民生服務、公共衛生、矛盾糾紛調處等,整理出“開門一件事”履職清單21件,簽訂“領辦任務書”,亮出“責任狀”,保持“上任即開干”的熱情、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的責任感,在領辦任務書中,突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這條主線,繼續推進社區首屆微公益項目,以“微項目”促進社區“微治理”,并初步擬定出“黨建引領‘四長聯動’工作方案”(即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樓層長),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深做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開展“紅色代辦”微服務,“開門一件事”有了溫度
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社區黨組織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扣黨史學習教育,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殘疾人家庭出行難、高齡空巢老人外出就醫難、單親青少年家庭教育幫扶、低保家庭民生事務代辦、三點半課堂托管等服務,社區“兩委”帶頭并組織發動網格支部的黨小組長和黨員樓棟長深入小區樓棟、困難群眾家中、黨群服務陣地開展“紅色代辦”微服務,在社區辦事大廳設立“紅色代辦”服務窗口。社區黨組織換屆后,已開展“紅色代辦”服務30余件,服務人群200余人次,用黨員“服務多一點”換來居民“生活好一點”,開門一件事有了另一番溫度。
推行“任務清單”周調度,“開門一件事”有了力度
如何讓“開門一件事”高質量落地,取得實效,社區通過建立“任務清單”周調度工作機制,按照項目名稱、領辦人、清單類型、推進舉措、完成期限等進行周調度,公開晾曬“成績單”,設立“進度快慢榜”,開展經驗分享會,讓完成進度較快的“兩委”成員分享心得,進度較慢的表態發言,談下一步工作舉措,以此來激勵社區“兩委”樹立“比趕超”“掰手腕”的意識,營造在落實“開門一件事”上賽馬比拼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