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包公街道青年社區是典型的村居混合型社區,常住人口20000多人,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防控壓力不容小覷。因此,沉重的擔子落在了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潘劍波的身上。鐵肩勇挑千斤擔,一心為民公仆情。為了使命,為了群眾,他將各項防控措施一絲不茍地貫穿到底,連續戰斗誓要守護好自己所在的社區,讓我們一起翻看潘劍波同志的防疫日記。
早晨07:00-07:30
持續加大的防控壓力,讓他在鬧鐘未響起之前就已清醒,整理好思緒便立馬起床,動身前往社區辦公室。在辦公桌前,習慣性地打開筆記本記錄安排今天的主要任務,通過網絡查看是否有新的指示文件,并查閱獲取最新的防控動向,在完成以上的日常任務后,正式開啟了防“疫”一天。
早晨07:30-09:00
廬州坊作為社區的標志性商業點,由于人口流量大的特點,是核酸檢測演練主要場所之一。在早已安排好各個環節的情況下,潘劍波同志依舊早早來到現場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將采樣區、登記區、隔離區、“一米線”等每個區域都現場規劃好,看似復雜繁瑣的工作流程,經過多次的重復練習,對于他來說已是輕車熟路。接著,他給測溫人員、信息錄入員、秩序維護人員與醫護人員等交代主要事項,“辛苦大家了!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要請大家嚴謹細致,演練的目的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上午09:00-11:00
為防止小區、商戶、賓館等重點場所出入口值守人員出現掃碼松懈的情況,潘劍波同志開始了上午的第一輪巡查,對轄區所有值守人員要求嚴格落實掃安康碼,行程碼,測體溫等防控措施并要求道,“應對不理解不配合的群眾時還是要耐心細致,正確用語,準確地宣傳當前防疫政策。”在巡查過程中遇到安保人員查驗不過來時的情況,自己也會親自上陣。
中午11:00-13:00
上午的核酸采樣順利結束,潘劍波同志稍稍松了一口氣。回到辦公室后,日常翻看當日重點人員流調情況,查閱是否有需要因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以及行動不便無法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采樣的人員。在了解有兩戶無法到達指點地點進行核酸檢測后,潘劍波同志立馬撥打社區醫生的電話,“劉醫生,這次有兩家需要您進行上門采樣的,麻煩了!”休息時間,手機消息應接不暇,網格群里的小區的動態不斷,“潘書記,小區東區這塊還缺少人手怎么辦?”“潘書記,隔離區還有人不配合,怎么處理?”“潘書記,有居民反映下水管道泄漏,請問該怎么解決?”整個中午,手機、固定電話一直在響,潘劍波同志逐一答復,并在筆記本中記錄還有待解決的問題。
下午13:00-15:00
“潘書記,這里有家娛樂場所還沒有關閉。”“好的,我馬上到!”接到通知后,潘劍波同志立馬趕往現場。娛樂場所負責人情緒波動較大,對防疫措施有抵觸。潘劍波同志耐心地聽著他的訴說,細心地講解當前政策,盡力安撫他的情緒,并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最后,娛樂場所負責人關閉營業,表示理解當前困境。
下午15:00-17:00
為應對多變的疫情形勢,傳達上級的文件精神,潘劍波同志作為社區的“一把手”多次組織轄區黨員志愿者、社區職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今日的會議主要是對駐點值守人員的安排,并在會議直面在疫情防控中出現的不足,總結經驗,結合社區的實際情況,嚴格要求所有人員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同時也鼓勵著大家在疫情的關鍵時刻要一直堅守在一線當中。
傍晚17:00-19:00
熱心企業捐贈的防疫物資到了,在整理完所需的防疫物資后,潘劍波同志堅持要自己將每一份物資送到奮戰在一線的志愿者手中。他明白在他對抗疫情的背后還有一群奮戰在一線的志愿者,正是有這股磅礴的力量,眾志成城,筑成疫情防控最強壁壘,守住防疫大門,為轄區的居民安全保駕護航。
夜晚19:00-21:00
在快速吃完晚飯后,潘劍波同志開始了第二輪巡查,主要是針對轄區的賓館、餐飲、商超等重點場所落實掃安康碼,行程碼,測體溫等防控措施,并對負責疫情防控站點的工作人員慰問。回到辦公室后,流調信息跟進,重點人群居家隔離信息梳理,疫情防控服務電話推進,社區建設任務等工作接踵而至,在一一處理完之后,關注著防疫網格群的動態,隨時準備著解決突發情況。
夜晚21:00-23:00
忙碌的一天結束了,查看了一下今天的步數,兩萬七千步,又打破了昨天的“記錄”。休息前,他依舊把手機的鈴聲調到最大,保持著“24小時”待命狀態,以便有事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到單位。
夜,別樣安靜,顯得格外安寧,安寧的背后是奉公守法的居民,是以身鑄盾的一線工作人員。短暫的睡眠讓他們的身心得以放松,因為新的一天,新的任務還在不久后等著他們。